稻盛和夫经典语录【1】_成长伤感语录经典语录
2021-09-17心情说说
他们只想做企业的老人,而不是企业的功臣;他们没有尽心尽力工作的精神,而是像老牛拉磨一样,懒懒散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这些做法无异于浪费自己的生命,断送自己的前程。
每当新产品开发的时候,稻盛和夫总是想紧抱自己的产品。
对自己年轻人常常对工作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也许他们常常抱怨薪水太少,工作时间太长,在他们眼里工作是工作,自己是自己,而这二者之间没什么关系,因此要保持距离。 然而,想把工作做好,就应该消除二者之间的距离,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工作。 如果没有对工作如此深沉的感情,就抓不住工作的要领。不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多么发达、多么进步,如果我们在工作时缺乏那种认真、不遗余力的精神,就无法品尝到那种成功的欣慰。
很多人可能会为自己的不认真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实际上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如果一个人总是为了自己的松懈而大伤脑筋琢磨如何为自己辩解的话,那么他还有什么资格谈论如何做人呢?有句说得好: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 我们是自己人生航船的船长,不管受雇于谁,都永远在为同一个老板打工那就是自己。 一句话,我们要努力工作。 加油!【劳动可以完善人格】
凡是功成名就的人毫无例外的都是不懈努力,历尽艰辛,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才取得了巨大成功。
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成就伟大功绩的同时,他们也造就了自己完美的人格。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每天的工作来不断磨砺自己的心智、提高自己的品格。
也就是说,一个人应该全身心投入当下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中去,全神贯注,精益求精。 若将人的心灵比作一块土地,那么全心工作就是在耕耘心灵这块土地,深沉厚重的人格将成为最宝贵的收获。稻盛和夫认为:想活得好,就要干得好,这一点非常重要。
可以这样说:人们通过每天的日常工作提升心智、砥砺人格的修行。
劳动能塑造一个人的品格。
通过每一天认真、努力、踏实的工作,就能逐步完善自己独立、诚实、优秀的人格。 这样的事例在伟人们中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多得不胜枚举。 翻开伟人们的传记,随处可见这样的事例。而在有些人的思想里,存在着劳动乃是苦役这样的观点。
也就是说,对于有些人而言,劳动是一种充满厌恶、让人痛苦但又无法摆脱的无趣的事情。
因而产生了这样的劳动观:应该尽可能缩短工作时间,并且尽可能增加工作报酬。稻盛和夫指出,在日本本来并不存在这样的劳动观。
而且,在还没有进入现代社会的日本,人们无论从事哪种职业,总是从早到晚辛勤地工作,并以此为荣。 他们认为,劳动能带来成就感、兴奋感、充实感、自豪感,并能让人明白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劳动是尊贵的行为,尽管劳动本身十分辛苦。比如说,有很多心灵手巧的工匠,他们潜心提高技能,打造出令人愉悦的产品,他们的内心就会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和成就感。
原因在于他们把劳动看做是实现自身价值、完善个人人格的精进的道场。 他们认为劳动是一种修行,这种修行既能锻炼技能又能磨炼心志,一举两得。 可以这么说,曾经很多日本人都是以这种有深度的、正确的劳动观和人生观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但不幸的是,近年来随着社会逐步变化,很多人的劳动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把劳动单纯地看做一项苦役,甚至产生厌烦劳动、厌恶工作的心理。
其实。 正如稻盛和夫指出的那样,劳动不单单是为了获得维持生活的食粮,更是完善内心的一种途径。【在平凡中飞跃】
无论多么渺小的工作,都要抱着问题意识,采取积极的态度改进现状。
能坚持这么做的人和缺乏这种精神的人,假以时日就会产生惊人的差距。从创立京瓷到今天,稻盛和夫向广泛的事业领域持续发起了挑战,从利用陶瓷做半导体电子封装零部件,到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开发,再到后来的手机、复印机、通信事业的拓展。
稻盛和夫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具备了各行各业的技术。 他说他只不过是每天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而已。 所以说,稻盛和夫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稻盛和夫认为,人生只能是每一天的积累与现在的连续。
很赞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