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动态说说 > 心情说说

经典语录佛偈禅语_成长伤感语录经典语录

2021-10-02心情说说

130、 【天天禅语】爱惜、培育子女是责任;孝顺、供养父母是本分。

131、 佛说:凡人为虚妄的观念所束缚,被三受所害。所谓三受,即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凡人如果感受到快乐,是为爱的心结驱使,并因爱的心结驱使,能生起恶业;如果感受到苦,是为恨的心结所驱使,并因恨的心结驱使,能生起各种恶业;如果感到不苦不乐,是为无明的心结所驱使,当人因无明的心结所驱使时,也不能摆脱忧愁、悲伤、痛苦、烦恼的情绪。我们现在不应该跟凡夫学,应该观想正法。

132、 生病是对生命的反省,对身体的关照。当你躺在病床上,是为了让你感觉上帝的存在,让你停下来对生命系统进行维修和保养。生病其实是一种需要,平时从来不生病的人一旦进医院就是大病,有的甚至就回不来了,所以小病小灾等烦恼都是必须的,它是对生命的一种关照。

133、 清净无染是戒;知心不动,对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动时,不生不动想,知心清净时,不生清净想,乃至善恶皆能分别,于中无染得自在者,即名为慧也。《大珠禅师语录》卷上

134、 若人一心专精自守,贪欲心发,即应觉知,万便散除,还令寂静。云何散除?应作是念:此是空,此不净,求此欲心生处灭处,从何所来?去至何所?是中谁染?谁受染者?谁为染法?如是观时,不见能染,不见所染,不见染事。以不见故,则无有取;以不取故,则无有舍;以不舍故,则无有受;不舍不受,则名离欲、寂灭、涅槃。《大宝积经》卷-。五,善住意天子会

135、 【天天禅语】我们为什么要修心?佛陀在经典中说得很清楚:如果我们的心向善的话,所说的言语、所做的行为都能成为善;如果我们的心向恶的话,所说的言语、所做的行为都会成为恶。我们的所言所行成为善还是恶,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同样,我们获得快乐还是遭遇痛苦,也完全是由自心的善与恶来决定。

136、 饥为大病,行为最苦,已谛知此,泥洹最乐。《法句经》卷下,泥洹品

137、 成佛作祖要靠自己,别人无法代替,也无法恩赐。

138、 禅不是刻板,不是呆坐,禅更不是墨守成规。禅是活泼,是幽默,是方便,是灵巧;有方便、有灵巧才是禅。过去古代的禅师大德,他们扬眉瞬目、举手投足都是禅,甚至一言、一思一想无非中道,一草一木、一沙一石无非禅心。所以只要我们有了禅心,再看世界、看自然、看万象,一切都充满了禅机,充满了妙趣。

139、 世人皆有佛性,明心见性,万法智慧于自性中自然涌现,你就是佛,佛 就是你,没有分别。

140、 山川秀丽的林泉一旦过于留恋,就会把幽境胜景变成庸俗喧嚣的闹区;琴棋书画本来是骚人墨客的一种高雅趣味,可是一产生贪恋的念头,就会把风雅的事变得俗不可耐。一个人快乐与否,关键取决于心灵的态度。只要心地纯洁,灵魂无纷扰,即使置身人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也能建立自己内心快乐的仙境。

141、 《大智度论》有言:一切世闻真实善语、微妙好语,皆出自佛法中。佛,在梵文里是觉悟者的意思。

142、 造福人间、庇护地球,都需从自己做起。

143、 茶也好,禅也好,应归于一处,原本茶之事,最重为德,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德清自然茶纯。

144、 于此五受阴如实知见,明,觉慧无间等,是名为明。《杂阿含经》卷十,第256经

145、 在道德层面,抓住吃饭本质的人,是最不需要做坏事的人。他们对吃什么、穿什么都不计较,自然不会为吃好一点、穿漂亮一点去做违法乱纪的事。他们简单的生活,也不会受到他人的诟病。相反,贪图享受的人,为了满足享受的条件,很容易急功冒进,再放松一下自己,就很容易做出不恰当的事,甚至伤天害理、无所不为。而且,享乐的生活方式也容易引起他人的忌妒,成为仇富的对象。

146、 拥有势力和地位,拥有健康和亲属,生活富裕,身强力壮,年轻貌美,才华渊博,科技发达,医学高明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可以不面临死亡的理由。人生本来就这么短暂,生命又极其脆弱,再加上全球各地灾难重重,我们随时随地都有死亡的可能,那为什么还沉迷在此生此世的名利之中,并做一些千百年后的计划呢?

147、 【禅诗】1、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2、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3、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4、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