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动态说说 > 心情说说

友谊已走到尽头吧伤感说说大全, 友谊的精神高度

2021-10-09心情说说

已经身为一国之主的刘备尽到了异姓兄弟的责任,不顾群臣的劝阻,举全国之力讨伐吴国,履行了誓以共死的约定,为后世人敬仰桃园结义精神: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基础范本,留下了坚实的注脚。

宋代,是三国故事在民间发展的高峰期。北宋时期表演说唱艺术兴起,其中不仅有三国戏,还出现了说三分的专家,并且故事主题已经表现出尊刘贬曹的鲜明倾向。桃园结义的主要轮廓便已隐然若现。

元时刊刻的《全相平话三国志》开始有记载:二公(刘备、关羽)见飞言,便随飞到宅中。后有一桃园,园内有小亭,飞遂邀二公亭上置酒,三人欢饮。饮间,三人各序年甲,德公最长,关公次之,飞最小。从此大者为兄,小者为弟,宰白马祭天,杀乌牛祭地,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三人同行同坐同眠,誓为兄弟。

《三国演义》之后,民间对桃园结义的崇拜日趋升温,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异姓兄弟,生死与共,福祸共担,创立蜀汉大业的故事,受到人们近乎狂热的推崇和仿效。各类志趣相投、性格相近的人,通过一定的仪式,结拜为近似兄弟姐妹般的关系,生活及事业上相互扶持,相互关怀,相互照应。久而久之,演化成将友情升格为亲情的特殊的社会人际关系,成为独具中华民族人文色彩的一项民间习俗。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园之拜,处处为梁山之盟

这是一种友情的升华与人际关系的定格,贯穿着传统文化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经系辞》)的义的思想精髓,将没有血缘关系、散乱庞杂的群体和个人,以一种介乎亲情与友情之间的非血缘亲情关系,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使之可以抵御外侮,免遭欺凌。

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其《续焚书卷五》中,作过桃园谒三义祠诗,诗云: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谁识桃园三结义,黄金不解结同心?

这种桃园精神就像荆山脚下被泥土包裹的璞玉。当卞和抱着它献给楚王,楚王及玉工不知它的珍贵,第一次看是石头,砍了卞和的左脚,第二次看是石头,砍了卞和的右脚,当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下哭了三天三夜,眼睛留出来忠贞、嫣红的鲜血,才被真正的发现这是货真价实的稀世之宝--和氏璧。

真正的友情就是这样,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跟有情有义,光明磊落,或许还有些性情刚直的人交朋友,做异姓兄弟,平日里或许平平无奇,甚或还会有些争吵,然而危难时就会挺身而出,两肋插刀。正所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而跟口蜜腹剑,虚伪做作,整日里甜言蜜语,溜须逢迎的人交朋友,虽然平常看似很忠诚,然而好茶好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战国策楚策一》中说: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史记郑世家赞》中说: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史记》中还记载着这样一篇故事。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友情往往是在最有需要的时候才能显现出它真正的价值。桃园结义的精神价值就在于,虽然不是血缘关系带来的亲情,但其生死与共,祸福相依的深厚情义却近似于血缘亲情;虽然只是脱胎于普通的朋友关系,但其肝胆相照,至死不渝的奉献精神早已囊括了世间对于友情的全部定义。

意大利文艺复兴先驱、作家薄伽丘说: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而是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最贤慧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姊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已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友谊永远是一个甜蜜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愿除了寻求心灵的加深之外,友谊没有别的目的。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不仅是中华儿女热切期盼的真挚情感,也是世界人民为之欢呼期望的人间真情。希望真挚的友谊、桃园精神能在人世间处处开花,那样,人世间就会减少许多无谓的欺骗、背叛、霸道和欺凌,取而代之的就只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温馨、满足、安乐和祥和。人人相亲相爱,相知相近,开心快乐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