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动态说说 > 心情说说

沙海经典语录_成长伤感语录经典语录

2021-10-18心情说说

最近从电视上看到阿兹特克帝国血祭传说,他们杀害无数人来祭祀神明。如果我们是那些被杀害用来祭祀的人,你是否会感受到剧烈的恐惧与痛苦,不希望这种行为发生在自己身上?同样的,当你为了口腹之欲而杀害无辜生命时,为什么没有体会到它们的恐惧与痛苦的感受呢?难道因为它们不是人才没有这种感受?

与谐的人生最美,安定的社会最幸福。

付出一分功能,就有一分慧命成长。

感恩过去,展望未来,把握现在。

人生没有回头的机会,遇逆境应勇敢面对。

智慧让爱不变质、不染着。

爱惜生命是本分,尊重互爱是福分。

无论哪一种宗教派系,只要具备慈悲与智慧双运的见地,都是值得我们追求的。正如佛经所说:大智故不住生死,大悲故不离众生。拥有慈悲与智慧,才能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谁提倡慈悲与智慧教理,谁就是我们的宗教;谁宣说慈悲与智慧的真理,谁就是我们的导师。

无论是人类、动物或其他生命,只是地球上的过客而已。从古至今,曾出现过的无数圣贤、伟人、贵人、帝王、将军,都分别离开了地球的大客栈。既然都是过客,谁也没有资格伤害谁,也没有权利侵犯谁。即使伤害侵犯了无辜的动物和脆弱的生命,因果的报应要自作自受。因果,是最客观、最合理、最公正的法律。

奉献付出后的心灵享受,就是净土。

原则:水虽然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但却不会变成器皿,不会改变水自身的本质。同样的道理,修证道德的人能恒顺一切众生,但绝不会改变自己的原则;无论水处于任何形态:固体、气体或液体,水的本质绝不会被改变,同样的,无论我们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永远不变的是佛法的真理。

只要自心有力量,就可以挑起使命,不怕外来的压力。

真诚的爱最动人,无私付出最可贵。

再富再红再成功也要面对生死无常的事实。在无常的规律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在缘起性空的真理上,更是平等。这就好比在花园里的花朵,再漂亮,再芳香,最后还是在花园里干枯;大海上的巨浪再高大,再磅礴,最后也还是在海中消失一般。人身难得,犹如昙花。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啊!

一切众生都是修行的所依助缘,是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修行对象。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修法所依缘,有情等诸佛,敬佛不敬众,岂有此言教。从修行所依助缘的角度而言,众生与佛的作用是相等的,佛与众生是同等的重要,那我们为什么只尊重佛陀而不尊重众生呢7。

有一句禅语叫掬水月在手。虽然月亮在苍天之上,但是如果我们开启智慧,掬一捧清水,月亮美丽的脸庞就可以出现在掌心之中。人生也是如此,如果能在生命的极点奋力一搏,或许会看到一处全新的景观。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最痛苦的是病痛,所以拔苦从拔除痛苦一开始。

内观自性是最美的风光。

透明:水具备透明的特质,心的本质也是透明与光明。犹如镜面能映照万物,水晶能折射各色光芒。

人生的责任,是要做利益人群的事。

佛教的真理犹如虚空,比如虚空既遍于一切万法,又超越一切万法一般。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世俗谛,是遍于一切而立;胜义谛,是超越一切而言。

噶举祖师帝洛巴大师对那诺巴祖师说:那诺巴,束缚你的不是显现本身,而是你对显现的执著。每当我遇到各种景象而产生执著时,都会忆念这句窍诀来调伏自己的内心。

布施并不只是送施财物,而是能放下对物质的贪欲;持戒并不只是断恶行善,而是能生起对轮州的出离;忍辱并不只是压抑愤怒,而是能调伏内心的嗔恨;精进并不只是努力修法,而是能时时刻刻保持法喜;禅定并不只是得到平静,而是能安住于本然的自觉;智慧并不只是通达经典,而是彻底觉悟心的本性。

简单,才真正有福;单纯,才真正快乐。

以慈悲为原点,用喜舍为推动力向前进步。

凡夫众生就像照相机:它能记录很多影像,还可以通过调整焦距与闪光灯等方法拍摄远近大小明暗不同的照片,却唯独拍不到它自己照相机。同样,凡夫能感知地球上的信息,也能研究上至太空下至地壳的现象,却唯独不清楚自己,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更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究竟实相。

由于修行者有三种根器,所以要依靠戒、定、慧三种学处,用逃避、对治、转换三种不同的方式去应对贪嗔痴烦恼。下等根器者用以持戒来逃避的方式去应对烦恼的对境;中等根器者用以修定来对治的方式去应对非理作意;上等根器者用以修慧来转换的方式去应对烦恼的根本。初以戒为基,中以定为道,后以慧为果。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