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名句_伤感文言文爱情名句
60、名必有实,事必有功。荀悦《申鉴俗嫌》
6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6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6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6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65、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66、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67、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68、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6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70、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包拯《论星变》
71、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7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73、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7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7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76、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孟子集注》
77、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7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79、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80、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8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82、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
83、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8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8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86、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8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88、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8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90、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
91、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
9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9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9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5、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96、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9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9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99、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100、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0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10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03、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10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0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106、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107、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10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09、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11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111、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老残游记》
11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113、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
1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
115、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11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117、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11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119、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120、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121、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
122、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12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