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爱情语录
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会发现。
”杨绛不以为然,说:“这是你的读法。
我倒是更随性,好书多看几遍,不感兴趣的书则浏览一番即可。
”读读写写,嘻嘻闹闹,两人的婚姻生活倒充满了悠悠情趣,羡煞旁人。
1942年底,杨绛创作了话剧《称心如意》。
在金都大戏院上演后,一鸣惊人,迅速走红。
杨绛的蹿红,使大才子钱钟书坐不住了。
一天,他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支持吗
”杨绛大为高兴,催他赶紧写。
杨绛让他减少授课时间,为了节省开支,她还把家里的女佣辞退了,自己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劈材生火做饭样样都来,经常被烟火熏得满眼是泪,也会不小心切破手指。
可是杨绛并未抱怨过,她心甘情愿地做灶下婢,只盼着钟书的大作早日问世。
看着昔日娇生惯养的富家小姐,如今修炼成任劳任怨的贤内助,钱钟书心里虽有惭愧,但更多的是对爱妻的感激与珍爱。
两年后,《围城》成功问世。
钱钟书在《围城》序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
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
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
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其实,《围城》是在沦陷上海的时期写的,艰难岁月里,夫妻两人相濡以沫,相敬如宾,这是多么难得的人间真情啊
相守:此情可待成追忆爱女阿圆出生时,钱钟书致“欢迎辞”:“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
”杨绛说女儿是自己“平生唯一的杰作”。
回国后,这个三口之家一直居无定所。
1962年8月,一家人迁居干面胡同新建的宿舍,有四个房间,还有一个阳台,他们又添置了家具,终于有了个舒适的家。
那时,钱钟书经常带着妻女去饭馆吃饭,有一次,在等待上菜的空挡,钱钟书和阿圆一直在观察其他饭桌上吃客的言谈举止,并且像看戏一样很是着迷。
杨绛奇怪地问:“你们这是干嘛啊
”阿圆说:“观察生活是件很有趣的事,你看那一桌两个人是夫妻,在吵架,那一桌是在宴请亲戚……”杨绛明白了,这父女俩是在看戏呢。
待到吃完饭的时候,有的戏已经下场,有的戏正在上演。
这三人在一起,总有无穷的趣味,平淡的生活充满了温情。
这个三口之家,很朴素,很单纯,温馨如饴,只求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时光静静流逝着,再美好的故事总有谢幕的一天,杨绛在《我们仨》里写道:“1997年早春,阿媛去世。
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
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
现在,只剩下我一个。
”阿圆去世时,钱钟书已重病卧床,他黯然地看着杨绛,眼睛是干枯的,心里却在流泪。
杨绛急忙告诉他:“阿圆是在沉睡中去的。
”钱钟书点头,痛苦地闭上眼睛。
怀着丧女之痛,杨绛还要每天去医院探望钱钟书,百般劝慰他,并亲自做饭带给他吃。
那时,杨绛已经八十多岁高龄,老病相催,生活日趋艰难。
尽管如此,她依旧坚强地支撑起这个失去爱女的破碎之家。
女儿走了,丈夫走了,昔日其乐融融的家庭不复存在,只剩下杨绛孤零零一个人。
从此,杨绛深居简出,很少接待来客,开始悉心整理钱钟书的手稿。
有一日,社会学家费孝通来拜访杨绛。
他对当年的心上人还是情有独钟,便带着自己的著作来请杨绛“斧正”。
旧友重逢,喜上眉梢,两人嘘寒问暖,交谈甚欢,忽然杨绛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了,便态度冷淡起来。
待送别费老时,他颤巍巍走下楼梯,还依依不舍地频频回头,杨绛淡淡地说:“楼梯不好走,你以后再不要知难而上了。
”费老瞬间领悟了她的意思,从此彻底死了心。
2011年7月17日,是杨绛先生的百岁大寿,但是她很低调,没有举行任何隆重的庆祝仪式。
她只嘱咐亲戚们在家为她吃上一碗寿面即可。
钱钟书曾用一句话,概括他与杨绛的爱情:“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这对文坛伉俪的爱情,不仅有碧桃花下、新月如钩的浪漫,更融合了两人心有灵犀的默契与坚守。
纵然斯人已逝,而杨绛先生的深情依旧在岁月的轮回中静水流深,生生不息。
钱钟书的名言“流言这种东西”是什么意思他们是恩爱了一辈子吧,能找到一个真的爱的人走完这一生也算是比较幸运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