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典短句 > 经典句子

梅雨潭的导游词20字

2021-01-02经典句子

  对于月光的描写,作者描绘了它照在夜间塘面上的氤氲水气所形成的“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的美的景观,和照在花叶上所涂上的象在牛奶中洗过一般”的柔和的色调,在这两个比喻的基础上用“又象笼着轻纱的梦”来表示置身于这种境界所引起的梦幻似的感觉,而这三种意象的朦胧飘渺,与作者当时的不满黑暗却又不知如何打破黑暗,向往光明却又不知如何走向光明的朦胧的憧憬与追求,不又是一种心理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的契合吗

甚至对形成这种朦胧意象的原因——“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作者也十分欣赏,喻之为别有风味的小睡。

最后写由采莲联想到梁元帝的《采莲曲》和南朝乐府《西洲曲》,并引出对江南水乡的怀念,这实质仍是写作者对美好自由的憧憬和延伸,更多的是在“颇不宁静的”心境上又增添了一层怀古之情和乡思之愁。

就这样,原只是清华园中僻静少人的一角,在朱自清的笔下,却充满诗情画意,似乎比之曹氏父子的邺水朱华都更胜一筹。

关于这一点,他自己在他的《论逼真于如画》中就说过:“文学的文字媒介,文字表示意义,意义构成 想象,想象里有人物,花鸟,草虫及其他,也有山水——有实物也有境界,但这种实物只是想象中的实物,至于境界,原只是存在于想象中,倒是只此一家,所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朱自清散文的第三大特色便是文质并茂、富有情致。

  要写好一篇散文是很不容易的。

晋代著名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曾提到散文家应“收视反听,耽思谤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  自古以来,散文高手如林,流传遐迩的白话散文杰作也层出不穷。

“五四”文学革命中倡导白话散文,但白话散文能否也能象古代散文杰作那样做到漂亮和缜密,关系到新文学的成败。

鲁迅先生曾十分明确地指出: “‘五四’以后,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写法也有漂亮的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

” 那么,哪些现代散文家的作品可以称作“漂亮和缜密”的楷模呢

迄今为止,许多评论家几乎不约而同地总是把朱自清的散文看作是以漂亮缜密取胜,向旧文学示威的代表。

  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长,构思更见匠心,《背影》的出奇制胜便是如此。

《荷塘月色》意在写心中“颇不宁静”,一路写来却又处处见“静”。

《春》从多侧面细描春之生机,而把文眼(“一年之计在于春” )置于描叙之中,毫无斧凿之痕。

《松堂游记》虚实并举,又一情贯注。

关于伦敦与欧洲诸地的游记,行文力避“我”的出现,而“我”的情思,“我”对西方世界的东方式观照,并未消泯净尽。

  朱自清的散文,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有口皆碑。

在质朴中见风华,其人如是,其文也如此。

语文 句子单独成段的作用

为适应题旨情境的需要独句成段,具有积极的。

这种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突现强调文章分段书写是为了条理清楚,便于表述和阅读。

独句成段之后,字句简短、节奏明快,特别是在视觉上显得突出醒目。

因此运用独句成段方式来点明文章题旨、表达观点态度,以充分引起注意,收到突现强调的修辞效果。

二、调整节奏自然段具有构成文章节奏的功能。

一般来说,长段节奏比较舒缓,短段节奏比较急促,而独句成段更是简捷、明快、有力。

通过独句成段可以调整文章的节奏,以适应题旨情境的需要。

首先,运用独句成段的节奏特点来抒发激情。

三、显示文脉文脉就是文章组织材料、表达思想的线索条理。

为了把握文章线索、了解各个层次的内在联系,更好地理解文章,借助独句成段方式来显示文脉。

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1、彩线串珠如峻青的《秋色赋》,全文近十处独句成段,反复赞美迷人的秋色。

既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又显示了文章的线索,犹如“彩线串珠”,读来条理清晰、文路贯通。

茅盾的《白杨礼赞》也是如此,全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贯穿始终的主线,使若干文字近似的句子多次独句成段,显示了文章的主题线索,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前后照应例如朱自清的《绿》,开头是独句成段: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结尾也是独句成段,而且文字完全相同。

这样首尾呼应,不仅使文章有头有尾、清楚利落,而且加深了读者的印象,引起读者的共鸣。

3、过渡标志文章在思想内容、结构层次有较大变化时,常常出现过渡性的自然段,其中不少是独句成段。

有的表示开头与正文之间的过渡,有的是由叙述一事过渡到另一事,有的是描写空间的转换,有的则是由倒叙转入顺叙,等等。

从实际情况看,不少发挥过渡作用的独句段,大多可以归入前一个自然段而成为结句,或并入后一个自然段而成首句。

作者之所以将它们独句成段,意在显示文章脉络的转换承接,以便读者更好理解。

这就好比作者为读者设置的“导游路标”,循此而往,曲径通幽。

文章独句成段的修辞作用积极而丰富,除上述几种情况,还有用独句成段介绍时/地背景,描写环境氛围,以构成类似电影“分镜头”效果的;也有用独句成段记录人物对话(特别是多人对话)以节省叙述语言的,等等。

限于篇幅,不再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