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木府朋友圈说说
其实历史上云南战力并不弱,强权也存在过很长历史,只是他们安于现状,对扩张没兴趣而已。
中国云南丽江木府景点特征明代以前,丽江纳西族人名实行四个音节的父子连名制。
元朝纳西王第二代首领叫牟保阿琮,儿子就叫阿琮阿良。
阿琮阿良率先归顺元朝,129年之后,他的四代孙阿甲阿得仿效他,再次在西南土著中率先迎接明朝王师。
而阿甲阿得的儿子叫阿得阿寺,孙子就叫阿寺阿宅,这样延续不绝。
木氏第七世王阿甲阿得,元末任通安州知州,复升改丽江宣抚司副使。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因招降云南梁王、大理段氏没有成功,就派30万大军,于洪武十五年(1382)攻人昆明、大理,丽江阿甲阿得率众首先归附,总兵官傅友德奏报朝廷,拟设丽江府,让阿甲阿得任知府,朱元璋遂下旨赐阿甲阿得姓“木”。
朱元璋赐姓是阿甲阿得朝觐时的事,朱元璋问阿甲阿得想要个什么姓,阿得直率地说:“我要归顺朱明王朝,就跟皇上一样姓朱吧。
”旁边的官员连忙向阿得使眼色,阿得急忙改口说,请皇上恩赐。
朱元璋也不计较,微微一笑说:“你的心意我明白,从‘朱’字分出一个‘木’,表明你是朱家的骨干,‘水’字加上‘人’字就是‘朱’字,表明你是朱家的人。
赐你‘木’姓吧
” 木氏认为木姓为皇帝所赐,只能木氏贵族专有.那老百姓怎么办
木氏仿效朱元障,另给水氏以外的官员和老百姓“赐”了一个姓:“和”。
对丽江的土著百姓来说,这“和”姓的含义是:“木”上添一撇,表示戴上木家的草帽;旁边加一“口”,表示背着木家的篮筐,即“和”姓是木家的奴仆。
木府是纳西民族首领木氏的官邸。
木府占地46亩,中轴线长369米,整个建筑群坐西朝东,“迎旭日而得大气”,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则又见纳西传统文化之精神。
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木牌坊上大书“天雨流芳”四字,乃纳西语“读书去”之谐音,体现纳西民族推崇知识的灵心慧性。
石牌坊通体皆石,结构三层,是国内石建筑的精品。
木府中的厅堂端庄宽敞,气势恢弘。
所藏书画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
后花园雕栏玉树,奇花异草,美不胜收,自古以来“称甲滇西”。
木府充分体现了纳西民族广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
木府的所在地为大研古镇,即今日的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800年。
历代均为滇西的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等族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
元初,忽必烈南征进入丽江,曾在大研一带驻军整训,至今仍留下许多遗迹。
元初大研居民已有千余户。
明初大研建设和集市贸易初具规模,至明末已呈繁荣景象。
大旅行家徐霞客记述大研“居庐骈集,荣坡带谷”,“民房群落,瓦屋栉比”。
可见当时大研已是一座规模较大的高原集镇。
由于大研处于滇川康藏交通要冲,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重镇。
自清初以来,商旅云集,各路马帮往来不断,大研古镇成为重要的贸易中转站。
周边客商汇集于此,交换各种土特产品及日用品,曾一度成为内地通达印度的重要集镇。
因丽江世袭土司为木姓,木字若加框则成“困”字,木府便因忌讳而在大研镇不设城墙
去丽江木府玩需要古维费吗,有的说要有的说不要,谁能给我个确切答案呢,我就在丽江玩两天,纯属穷游,如去丽江的景点都需要检查古维票的,80一个人,半个月内有效。
丽江古城木府门前的忠义牌坊的由来是怎么样的纳西族人的首领姓木,所以它的院落自然称为木府。
也正是因为首领姓木,所以丽江才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古城,因为“木”字加上围墙就变成了“困”字。
纳西族首领木氏自元代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在西南诸土司中以“知诗书好礼守义”而著称于世。
木府位于古城西南隅,明代其建筑气象万千,徐霞客曾叹木府曰:“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可惜大部分建筑毁于清末兵火,幸存的石牌坊也毁于“文革”。
1996年大地震后,世界银行慧眼识宝,贷巨款相助重建木府,丽江俊杰精心设计施工,经三年艰辛备至的努力,使木府如“凤凰涅(般+木)”般再现于世。
云南沐王府是一段短小、相对独立,而又给人田园牧歌气息的历史。
沐王府的奠基人是沐英 (一三四五 - 一三九二), 安徽凤阳回族人。
小时双亲亡故,明太祖朱元璋(一三二八 - 一三九八)将他收为养子。
他经营川藏地区, 开拓边疆数千里, 洪武十年(一三七七) 被封为「西平侯」; 因平定云南有功, 留守开发西南边陲,死后追封「黔宁王」, 子孙世代镇守云南,承袭「黔国公」的爵位。
翠湖原是滇池的一个沼泽水湾,由于有多处地下水出露,又称九龙池,到明代再筑昆明城池,将翠湖围入了城中,渐渐修建得有些规模。
明朝镇守云南的“国公”沐英先在此种柳牧马,欲学“柳营春试马”的周亚夫细柳营,后来以此地为别墅,增亭台楼榭,延续至明末,大西军入滇时以之作为刘文秀的“蜀王府”。
吴三桂来后又据以扩建为平西王府,至其败灭。
沐英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有刘白方苏四家将。
明朝灭国的时候末代皇帝桂王逃到云南,沐英的子孙沐天波和四家将的后代保护桂王到缅甸,沐天波更代主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