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形容模范的句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确实知道自己(长得)不如徐公漂亮。
28、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 ——如果能这样,那么,霸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就可以中兴了。
29、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随在后面。
30、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 ——由小山包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31、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 ——毕升死去之后,那些印版被我的侄子们得到。
3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为政》)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
33、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捕蛇者说》) ——招募能捕到这种毒蛇的人,(用捕到的蛇)顶他应交的租税。
34、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陈涉世家》) ——你们这些人遇到大雨阻隔,全都错过了期限,错过期限就会被判处杀头的罪。
35、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木兰辞》) ——面对窗户梳理头发,照着镜子在额头贴上花黄。
36、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今天将要远离了,面对表章落泪,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了。
37、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
(《采草药》) ——按照古法采草药,多在二月和八月,这很不恰当。
38、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中山狼传》) ——有一只狼站在路中间,像人一样直立着嚎叫。
39、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40、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41、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咏田家》) ——医治完了眼前的创伤,却挖掉了心上的肉。
42、此言得之。
(《六国论》) ——这句话说对了。
4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你替我把他叫进来,我应该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44、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 ——宁可相信所量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5、内立法度,务耕织。
(《过秦论》) ——对内设立法令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6、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春风吹不过玉门关。
47、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 ——在崔九的堂前也有几次听到你的乐曲。
48、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估计我到了军中,你再进去。
49、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
50、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可是走过柳树茂密,山花鲜艳的地方,意外的又看到一个村庄。
5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渔人对这件事十分惊奇,再继续往前走,想要穷尽那桃花林。
52、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 ——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53、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谋攻》) ——不了解对方,却了解自己,胜败(的几率)各占一半。
5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打瞌睡,原来是为了诱敌。
5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捕蛇者说》) ——一年之中冒死亡的危险只有两次而已。
56、技盖至此乎
(《庖丁解牛》) ——技艺怎么(精湛)到了这种地步啊
57、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 ——打胜了这一仗后,庄公问这次取胜的原因。
58、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天时不如地利》) ——巩固国防不必靠山河的险要。
5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 ——你的思想这样顽固,顽固到不能通达事理的程度。
60、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三次到我的草房之中看望我。
谁能帮我翻译两句文言文句子
急
三不去者,谓:1、经持舅姑之丧;2、娶时贱后贵;3、有所娶无所归。
——三种不能休掉妻子的情形,说的是:1、妻子正在给公婆穿丧服的期间;2、娶妻子的时候自己贫贱后来自己高贵的时候;3、自己娶的妻子再没有可能回的家。
虽犯七出,有三不去,而出之者,杖一百,追还合。
若犯恶疾及奸者,不用此律。
——即使妻子触犯了“七种应该被休掉”的罪过,也有三种不能休掉妻子的情形(即上面的“三不去”),如果丈夫硬把妻子休掉了,要给予打一百杖的处罚后再要求他把妻子叫回来合好。
如果做妻子的符合“七出”中的“有恶疾”及“淫”两项,则不在“三不去”这个法律的保障范围之内。
而在文言文中表递进的有哪些句子文言文中的“于”是介词,现以初中文言文为例,来说明“于”字的意思和用法。
1、贫者语于富者曰。
(《为学》)句中的“于”,表示对象,译为“对,向”。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句中的“于”,表示处所,译为“在”。
3、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隆中对》)句中的“于”,表示对象,译为“与,跟,同”。
4、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句中的“于”,表示处所,译为“到”。
5、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也》)句中的“于”,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
文言文形容说的好不按说的做的词语天花乱坠(形容言谈生动美妙,但不切实际。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嘴里衔灯草——说得轻巧拿着缰绳当汗毛揪——说得轻巧
形容孤儿孤单的在社会生活的文言文句?形容孤儿孤单的在社会生活的文言文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
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
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
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
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