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作品优美句子
诚挚热烈的爱情促进了他的写作热情,一部部动人心弦的小说相继问世。
屠格涅夫在文学上名声大噪,而波丽娜是他诸多作品的第一个读者和评论者。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近二十年,他们像两只鸟儿,偶尔相聚,彼此相望,天色暗了,却又不得不回到各自的小窝。
1864年,波丽娜全家迁居德国的巴登。
是因为闲言碎语?是她的丈夫忍无可忍?总之人家搬走了。
想不到,屠格涅夫又长途跋涉跟着去了。
波丽娜是有丈夫的人,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原因,那个男人不但没有杀了屠格涅夫,而且允许他紧挨着自家的别墅,也盖了一处宅子。
屠格涅夫每年都要回故国一次,但每逢7月18日,也就是波丽娜生日这一天,纵使山高水长,他也必定要赶回巴登去,和她共度生日。
普法战争结束后,波丽娜一家又返回了巴黎。
这一次,屠格涅夫居然和他们一起,在小镇布日瓦尔合买了一幢乡村别墅,取名叫“棕树别墅”。
直到1883年,屠格涅夫躺在这里的一张床上告别人世,恋恋不舍地结束了他和波丽娜四十年的奇特恋情。
为了一个只能相望却不能相守的女人,一个名震江湖的文学家终身不娶,爱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爱情一定有多种面貌,身体不是一切。
爱情也一定有许多别人不能破译的密码,由那神秘的基因驱使着;我们遇见生命中注定要遇见的人,轻轻一拥,凭此,我们在今生才能相遇,而相遇从来就不是一件偶然的事、容易的事。
屠格涅夫是勇敢的人,准确地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脱俗的人。
波丽娜是美丽的人,有魅惑本领的、聪明的人,脱俗的人。
波丽娜的丈夫却是奇怪的人,同时也不得不让人承认,他是脱俗的人。
这三个人搅合在一起度过了一生。
他们没有被别人的唾沫淹死,没有被世人的嘲弄压垮,他们活得很安然,却让后人猜谜猜得筋疲力尽。
或许,这就是爱情。
。
屠格涅夫的一部著名现实主义作品春潮 挺好的读一读罢
屠格涅夫生平及其作品简介屠格涅夫生平: 1818年11月9日屠格涅夫生于俄国奥廖尔省奥廖尔一个旧式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个骑兵团团长。
屠格涅夫的母亲是一位残暴的农奴主。
屠格涅夫自幼目睹地主阶级的凶残专横,早就产生了对农民悲惨处境的深切同情。
12岁的屠格涅夫 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屠格涅夫进入莫斯科大学学习一年,随后转入圣彼得堡大学学习经典著作,俄国文学和哲学。
1838年前往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学。
在欧洲屠格涅夫见到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被视为“欧化”的知识分子,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
1843年春,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共同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标志着他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到了别林斯基的好评,此后二人建立了深厚友谊。
在这之后屠格涅夫开始逐渐转向了散文创作。
第一篇散文作品是中篇小说《安德烈·柯洛索夫》。
继而发表叙事诗《地主》和中篇小说《彼土什科夫》,它们已显示出自然派和果戈理的影响。
他还创作了许多剧本,其中《食客》、《贵族长的早宴》、《单身汉》等,主要反映贵族生活和风习。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作品 19世纪50年代初发表的中篇小说如《多余人日记》和《雅科夫·帕辛科夫》等。
1847年-1852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
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
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欣赏一位少年写的小说《童年》后来通过他的欣赏与鼓励,给了这个少年很大信心,使这个少年日后成为了具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
1855年屠格涅夫发表著名剧本《村中一月》,开始逐渐关心知识分子与贵族的冲突问题。
1856年他发表小说《罗亭》,塑造了一个具有革命激情,但是缺乏行动的小贵族的叛逆者的形象。
1859年屠格涅夫发表《贵族之家》。
1860年他发表小说《前夜》,塑造了一个革命者英扎罗夫的形象,杜勃罗留波夫非常看重这篇小说,发表了著名评论《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
》——断言“前夜离随之而来的白天总是不远的”,认为屠格涅夫描绘了革命的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作品 前夜。
屠格涅夫不同意这一断语,希望涅克拉索夫不要发表这篇评论,涅克拉索夫没有同意,导致了屠格涅夫和《现代人》杂志的决裂。
1862年屠格涅夫发表《父与子》,主人公巴扎罗夫狂傲,重视行动,重视科学实验。
是作者假想的新人形象,但是遭到民主派的抨击。
1860年代后期,他长年居住在国外。
他结识了许多外国著名作家,如他与法国作家乔治·桑、福楼拜、都德、左拉和莫泊桑等人关系密切。
他向西欧介绍俄罗斯文学,特别是普希金和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1867年,他创作了长篇小说《烟》。
19世纪70年代,屠格涅夫定居法国。
期间他创作了一系列“回忆的中篇小说”,如《草原上的李尔王》、《普宁与巴布宁》和《春潮》等。
1877年他发表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处女地》。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远离祖国的屠格涅夫在病榻上写了83篇散文诗表达了他暮年的情怀。
《散文诗》是他整个生命和艺术的总结,融汇了他一生创作的特点:爱国主义、民主精神、悲观情绪、真诚、善良;敏锐、抒情、哲理、简洁。
它既是他人格的写照,又是他艺术的结晶;既是他思想和情感的履历表,又是他全部创作的大纲。
1883年8月22日他病逝于巴黎。
根据他生前的遗嘱,遗体被运回俄国安葬在彼得堡的沃尔科夫墓地的别林斯基墓旁。
主要作品: 种类 著作名 时间 长篇小说 《罗亭》 1856 《贵族之家》 1859 《前夜》 1860 《父与子》 1862 《烟》 1867 《处女地》 1877 中短篇小说 《猎人笔记》 1852 《阿霞》 1858 《初恋》 1860 《春潮》 1872 《普宁和巴布林》 1874 剧本 《贵族长的早餐》 1846 《一著不慎,满盤皆输》 1847 《单身汉》 1849 《村居一月》 1850 参考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