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典短句 > 经典句子

关于红十字的优美句子

2021-01-24经典句子

我们做志愿者的,就是要走向社会,让他们了解灾区人民的情况,本着公平中立自愿的原则,介绍正确的捐款方法,正确的介绍捐助的益处 因为所有捐助单位都会有收到红十字会的荣誉证书,和收据,并且以后也会在所得税中减免相应的税款,所以,捐助是一种很好的行为,也值得提倡,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灾区情况,没有触动,很多人不知道红十字会的政策,国家对捐助单位的政策,很多人不知道正确的捐助方法。

所以工作是可以做的更好的

关于红十字会精神的作文(不超过1500,但不少于600字)

弘扬红十字精神 1928年的5月8日,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亨利`杜南诞生于瑞士。

他竖起的红十字旗帜,跨越种族、疆域、信仰和时空,飘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飘扬在瘟疫肆虐的疫地,飘扬在水火横行的灾区,飘扬在渴望帮助的人们的心里。

为了表彰杜南的功绩,1948年,红十字与有关部门决定将他的生日命名为国际红十字日,每年的这一天,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亿多会员和大批志愿工作者举办活动,来纪念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弘扬无私奉献精神。

“人道、博爱、奉献”这是世界红十字精神。

以“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普及卫生急救知识,促进校园文明建设”为宗旨的学校红十字会,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更多的场合发挥了它应有的积极作用。

我们坚信,爱是人间的真情,“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 这让我我想起了两个关于人道、博爱与奉献的小故事。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有思想的人叫庄周,后人也叫他庄子。

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尤其文章写的非常出色。

但是,庄子家里很穷,靠织草鞋为生。

有一天,他到监河侯家里去借粮食。

监河侯说:“好的,不过,且等我收得租税以后,我再借你300两银子,好吗

” 庄子听了他的话很气愤,就对监河侯说了下面的一段话: “昨天,我在路上走,看见一条鲫鱼,躺在路上的干车沟里。

鲫鱼看见我了,就吆喝:”老公公,我本来是从东海来的,今天不幸落在这个干车沟里,很快就要干死了,给我一桶水就行

求求您了,快救救我吧

” 我当时就答应了,便说:“好,我正要到南方去看几位国王,那里可是水乡,水当然很多。

请相信,我一定放西江的水救你。

” “鲫鱼忿忿地说:‘这怎么能行呢

现在我只要一桶水就能活命。

如果等你放西江的水来,那时这里恐怕就没有我了,你只管到咸鱼摊找我好了

” 承诺的大海远比不上真实的一杯水。

平日里高喊爱祖国,远不如爱身边的一草一木来得具体;爱人民不如爱身边的同学老师来得实在。

还有一个故事是“盲人的灯”。

有一天晚上,一位盲人走路时,总是一手拿着蜡烛,一手拿着拐杖,迎面走来一个人,好奇地问:“拐杖是为帮你探路的,可蜡烛对你有什么作用呢

”盲人回答:“蜡烛不是给我用的,是给别人用的,当别人看到我手里的蜡烛时,我就不会被别人撞倒

” 盲人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知道与人方便既是与己方便。

是呀,当你陷入一片漆黑的时候,先去照亮别人吧,这样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帮助你自己

还记得那些为白血病患者、为希望小学、为大地震捐款的人。

带着“博爱与奉献”滋润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为什么大家如此热情地参与这种活动,因为在每一个人的心理都洋溢着红十字的博爱精神,大家都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那些特别需要帮助的人。

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行为。

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教育人们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们要把帮助别人作为自己的人生乐事,认为帮助弱小群体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到那时,红十字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可以说已经在你们的心田生根,发芽。

我们纪念世界红十字日,就是要学习杜南先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会关心、关爱别人,时刻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无私援助的手,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行动进一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做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奉献的人。

《我心中的红十字会》征文,

故事1:  生活  记十五年前,读高中时里特穷,我在县城读书。

从家里菜,只管到星期二,夏天管的时间更短。

没有青菜吃,更不用说吃肉了。

在这期间,我领略了贫穷的滋味。

可就在这期间,我也发现了人间的温情。

我的一个叔叔住在县城里,但家庭条件也不好。

可是,他家却为我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条件,就是我从家里带菜,像土豆、萝卜、黄瓜、白菜等。

当我吃完了从家里带的菜后,他家就给我炒菜吃,三年,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能吃到青菜,有时,叔叔还会留我在他家吃一顿肉,让我度过了那些艰难的日子,后来,一想起这段日子,就觉得温馨无比,让我深深体会到:爱会给人留下的美好回忆。

  故事2:  盲人的捐助  一个青年扶着一位盲人走进办公室。

我以为又是求助者来了,赶忙起身接待,让座之后,开始问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哪些帮助,我们都会尽力的。

  这名青年赶忙解释说,他不是来求助的,他是来捐助的。

  啊

捐助

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时,盲人哥哥说话了,“我是来捐款救助贫困高中学生的,每年捐助1000元给报纸上报道的那名叫李伟的困难学生。

”说着,便从包里拿出一小沓钱来,一张一张地数,刚好1000元,他把钱交给我,并告诉我,只要那孩子好好学习,他一定会资助这孩子上大学的。

  我感动得无话可说,好多有钱的健康者没做到,他却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