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安仁的诗意_唯美诗意的句子
颔联接着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这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
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尾联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蒋捷 一剪梅·舟过吴江《一剪梅舟过吴江》
作者:蒋捷
原文: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注释:
1、吴江:今江苏县名。在苏州南。
2、浇:浸灌,消除。 3、帘招:指酒旗。 4、秋娘渡:指吴江渡。秋娘:唐代歌伎常用名,或有用以通称善歌貌美之歌伎者。又称杜仲阳,为唐德宗时镇海军节度史李侍女。5 5、渡:一本作度。 6、桥:一本作娇。 7、萧萧:象声,雨声。 8、银字笙:管乐器的一种。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 9、心字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翻译:
船在吴江上飘摇,
我满怀羁旅的春愁, 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 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 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 也没有好心情欣赏, 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实在令人烦恼。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
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 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 调弄镶有银字的笙, 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 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 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 春去夏又到。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的心歌。明艳的春光与凄楚的神魂在强烈地对照着,春深似海,愁深胜似海,在时光的流逝中,春愁却无法排遣。于是从看似浏亮的声韵中读者听到了夹杂着风声雨声的心底的呜咽声。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客居异乡凄冷愁闷,用于表达倦懒思归之心情,以及韶华易逝的感慨。
起笔点题,指出时序,点出春愁的主旨。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连绵不断。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表现了他愁绪之浓。
随之以白描手法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这江即吴江。楼上帘招这江村小酒店的或许写有太白一醉字样的青布帘招知词人,可来醉乡小憩。在这一摇一招之间,情绪是由愁而略见开颜了的。可是当江上小舟载着这薄醉之人继续行去,醉眼惺忪地在眼帘上映入秋娘渡与泰娘桥的景色时,风吹酒醒,雨滴心帘,只觉风入骨,雨寒心。转而秋愁复涨,而且愈涨愈高了。情绪的起伏就是如此激转湍漩。作者单用之。飘泊思归,偏逢上连阴天气。同时作者用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又字含意深刻,表明他对风雨阻归的恼意。这里用当地的特色景点和凄清、伤悲气氛对愁绪进行了渲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