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官你这是一语双关吗_一直陪着你唯美句子
郁达夫有诗:但求饭饱牛衣暖,苟活人间再十年。果然越十年,死于异域。
刘大白擅作旧体诗,友人殊为激赏,劝其早日结集付梓。刘大白深感不合时宜,乃笑道:还是待将来当作遗著发表吧。不料一语成谶。刘大白死后,诗词由开明书店收入《太白遗集》出版。
陈公博风流倜傥,时有艳闻见诸报端,陈夫人每质之,陈氏辄赌毒咒发誓:如有外遇,必不得善终。后有人问陈氏何以如此,陈氏答道:报上所载是否事实,姑且不论,纵有其事,亦无关系。我们革命党人随时准备牺牲,当然是不得善终的,赌咒与否又有何区别?陈氏此言果为谶语。
马一浮病,花朝预作《告别诸友诗》,不久果死,付诸炎葬。
怀宁洪传经,有诗悼之:花朝已了生前事,月旦宁移火后身。
徐志摩乘飞机南行之前一日,赴友人之宴,席间忽谓刘半农日:我若从飞机上摔下来了,你怎么办?刘氏答道:我作一幅挽联送你。徐氏说:许愿不如现捞,你现在就写出来。刘氏思索片刻,已有成句在胸,但以事属不祥,故未肯道出,微笑而已。酒阑客散,徐氏起身作别,犹握刘氏之手道:许我的挽联,别忘了。客皆大笑,觉徐氏之戏言谐谑过甚。翌日,徐氏乘飞机行,结果于济南坠机而亡。戏言竟成谶语,悲夫!
瞿秋白绝笔:1935年6月17日晚,梦行小径中,夕阳明灭,寒流幽咽,如置仙境。翌日读唐人诗,忽见夕阳明灭乱山中句,因集句偶成一首:夕阳明灭乱山中(韦应物),落叶寒泉听不穷(郎士元);已忍伶俜十年事(杜甫),心持半偈万缘空(郎士元)。方提笔录出,而毕命之令已下,甚可念也。秋白曾有句:眼底烟云过尽时,正我逍遥处。此非词谶,乃狱中言志耳。
抗战期间,卢冀野曾为防空洞撰联道:见机而作,人土为安。初皆以为运用成语,自然切合。及日军轰炸重庆,造成万人死亡之大惨案后,又有人以为此似谶语,大有不祥之兆。
郑振铎一日与刘哲民闲谈,忽问哲民:你晓得人怎样死法最痛快?哲民无从置答,郑氏接着道:人最好从飞机上摔下来,死得最痛快。不料1958年10月17日,郑氏率文化代表团往阿富汗访问,果因飞机失事遇难,年仅六十有一。
施补结与人书,殊不满意戴望,谓:读书为人,分为两截。近来名士,大都如此,戴子高其一也。虽学综群书,名满天下,其实可谓之不通。读书是身心事,非口舌事、非笔墨事也。戴君至交,其人已殁,宜为掩覆,所以云云,欲发明读书之旨耳。
1942年10月24日,张荫麟在贵州遵义病逝。吴晗有感于亡友身后寂寞,曾说,即算荫麟不死,再多受些磨折、考验、洗炼,恐怕他还是得死,不过死法不同,不是死于穷病而已。此语不幸成谶。
汪精卫60岁生日时,在颐和路公馆举行家宴。伪首都警察所长苏成德亲献汪氏石膏造像一座,作为寿礼。不想苏氏献媚之情过切,偶一不慎,将造像跌落在地。汪氏一见,大惊失色,认为此乃不祥之兆,竟号啕痛哭起来,嘴里不断地说:完了,完了,我一切都完了,身名俱裂了!寿筵就此不欢而散。时隔不久,汪氏便患病而亡。
建国之初,马连良夫妇从香港回到北京,离港之前,曾请星相家袁树珊算命卜卦。袁说:你(马连良)还有十五年大运。事实证明袁氏果然一语成谶。
1953年,胡风举家北迁,在景山公园与什刹海之间的一所幽静小院里安家落户。他在院子的四角种上了四株树:分别为梨树、桃树、白杏、紫丁香因此将书房颜之为四树斋。有人以为这有四面树敌之嫌,胡风不愿拂逆友人好意,遂易作他名,但犹在劫难逃,一年后即被捕入狱。
徐悲鸿与蒋碧薇结婚时,二人各写一联以表心志。蒋氏写的是言出必行,行必不改;徐氏写的是独持偏见,一意孤行,横批是应毋庸议,字如斗大,还是泰山经石峪刻注的墨拓本大字。二人之殊,实如谶言。
1966年2月,郭沫若之子郭世英说:全世界什么最干净?泥巴!未几,他竟真的死于非命。
一语伤感经典语录1、那些年少的誓言。不过是一场云烟。
2、你要是不会玩生活,生活就把你玩了。
3、要走了,何必留恋。留恋只会增加悲伤。
4、再见。我的青春悲剧,你的年少轻狂。
5、把生活谱写成曲,重复弹奏着人生的音符。
6、试着疏远你,因为我知道我不能拥有你。
7、因为爱你,所以我给了你我全部的好脾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