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的传奇一生的投资名言【6】_相伴一生的唯美句子
在通常情况下,机构投资者最可能遇到的投资结果是两种:一是投资于一家还不太知名的企业,结果赚到一大笔钱;二是投资于一家比较知名的企业,结果产生了少量损失。
对于机构投资者说,他们宁愿选择后一种结果。
选择前一种情形,可能会赚一大笔钱,也可能会造成大笔损失。 能赚到一大笔钱固然好,但是他们更关心的是万一投资失败时,自己不至于落一个卷起铺盖走路的悲惨下场。彼得林奇透露说,在美国华尔街有这样一条潜规则:如果你购买的是IBM的股票而使客户资金遭受损失,那么你永远不会因此丢掉你的饭碗。
为什么?因为这时候无论是客户还是老板,首先想到的会是这该死的IBM公司最近怎么啦?相反,如果你购买的是一家不太知名企业的股票,被他们骂该死的就不是这家上市公司,而是你了。
弄得不好,会直接影响到你的前途和饭碗。所以,在基金投资机构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怪事:当一家股票被少数几位分析师追踪时,股价很低,却没有人敢买,因为怕担个人风险;等到将来有一天,这只股票的分析师队伍越来越庞大,最终到达几十个人时,各家投资机构却蜂拥而上。
道理很简单,因为这时候他们似乎都找到了购买这只股票的理由:大家都看好。
即使将来股价下跌,这也是一条辩解理由。沃尔玛公司的例子就是这样的。
当年沃尔玛的股价只有4美元时,许多专业机构的投资者并没有把它列入买人名单,因为它只是座落在阿肯色州一个小镇上的一家小公司。很快它的业务迅速扩张,并且在全美国每一个人口密集的地区都开设了分店,《人物》周刊对沃尔玛的董事长进行了专访,追踪沃尔玛公司股票的分析师很快就达50位。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虽然这时候沃尔玛的股价已经高达40美元了,可是那些机构投资者纷纷把它列入购买名单。
基金购买股票,都会按照一张由不同分析师、基金经理人集体敲定的股票买入名单来采购。
毫无疑问,无论是投资组合管理人员还是基金管理人员,在确定这张名单时都非常谨慎,这就使得机构投资越来越趋于保守。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完全可以不必像机构投资者那样保守,因而可能获得更多回报。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散户投资者完全可能在沃尔玛的股价还只有4美元时就买入(而机构投资者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等到机构投资者建仓的平均成本在40美元时,想一想你的获利该有多么丰厚?已经获利10多倍啦!【有没有风险看你怎么看】
避开那些热门行业的热门股。
冷门行业和没有增长的行业中的卓越公司股票往往会成为最赚钱的大牛股。股票投资肯定是有风险的,但风险究竟有多大,每个投资者的观点不尽相同。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有了解实际,才能得到真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即使发言了也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与华尔街上的那些投资者坐在办公室里嚷嚷不同,彼得林奇直接和该公司总裁通话了解实情,并把自己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到的信息,向总裁进行核实,然后得出自己的正确推断。 这既是彼得林奇的一贯作风,也是了解上市公司股价走向的科学依据。 投资者在此基础上,很容易对股票风险进行自我评估。如果缺少这一步,才是真正有风险的。
显而易见,CMS能源公司的股票属于公用事业类股票。(整理)
与其他公用事业类股票一样,这类公司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不容易轻易遭到关闭。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该公司原来的股价表现如此差劲,彼得,林奇通过种种分析认为,它的股价至少应该在20美元以上,这才是它的一个合理定位。【投资风险股的三大对策】
投资不熟悉的产业或企业,胜算通常不高。
买卖股票是有风险的。
一方面,有风险才能获得风险回报,有些投资者觉得这样才过瘾;另一方面,即使是你原来以为很安全的投资也会风险乍起。彼得林奇举例说,麦当劳公司是一只优质股,可是你以过高的价格买入这只股票,风险就会随之而来。
1972年,麦当劳股票的价格被哄抬到市盈率50倍,由于公司盈利无法达到这样高的预期,股价立刻从75美元狂跌到25美元。所以,彼得林奇建议说,散户投资者在购买风险股尤其是自己不很了解的网络股时,为了避免以高得离谱的股价买入一家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朗的股票,导致血本无归,可以采取以下3种投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