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相约_心灵唯美句子
十三、真正的大学并没有特定的地点,也没有校产;既不支付薪水,也不接受物质的报酬。真正的大学是心灵的世界,是多少世纪以来流传给我们的理性思想,它不存在于任何特定的建筑物之内。这种心灵的世界,许多世纪以来都是通过一群所谓的教授所传递的,而教授这个头衔并不属于真正大学的一部分,大学的本质在于流传下来的理性的自身。
十四、在盎然春意的时候,你脉脉含情,在仲夏禅梦的夜幕,你风情万种,在深秋月光的羞涩,你妩媚煽情,冰雪和寒冬的犀利,你乞怜无助,凄美忧伤的面容,凌辱卑贱的乞怜不安涌动的心灵,在枯风凄雨里凋零,枯空放荡的躯体,再也找不回得意的春风,又一次无期的漂泊。又一次生命的沉重,又一次惊魂和茫然,能否有契机和感动?
十五、孤独好象一本寓义深刻的书,当你一页一页仔细阅读它时,才恍悟世上有些话语根本不需要说,有些问题也许没必要问,一如静静的海面,静静的天空,静静地回忆。孤独又似一幅清隽淡雅的禅宗国画,当你一点一点去欣赏它时,会感到画上的那种灵秀,那种飘逸,正丝丝变成些许莫名的欣喜在不经意间慢慢充盈着你的全身。孤独也如一杯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茶,当你一口一口去品尝它时,仿佛就着涩涩的苦味,无奈地看到心灵峭壁上慢慢流淌的滴滴悔恨。
十六、杭州灵隐寺内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语言朴实,却富含哲理。这种半称心的生活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心态,被林语堂先生称为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半称心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
十七、中禅寺敦子:我守望到最后,世上的人们有着各自的心灵,现实中每个人都在编织着各自的故事。这无数的故事纵横交错、错综复杂,以构成了这个世界,我期盼着能够揭开世界的秘密。我被猎奇事件所吸引,进行调查,是因为我感到其中会有答案。然而触碰到他人心中的黑暗,我被不容分说地带往彼岸的深渊。或许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将其写为报道。书写事件报道,或是写作小说这种行为,就如同除掉附身之物一般。接触到某人心中的黑暗,快要被通往彼岸的诱惑擒住之时,通过书写来净化自我,从而回到日常。想到这里,我似乎有点明白为何久保竣公会写下《匣中少女》了那是他回归日常的仪式,就像荒川事件中将丈夫的尸体切割开来的犯人那样。但书写带来的心灵净化,能够抑制住多久黑暗的诱惑呢?
十八、将凝视前方的,聚精会神的,一念不生的极致清醒,转向自己内心深处的方向。就好像将照耀黑夜的探照灯,转向操控探照灯的自我一样,让内心恒久的专注力,去凝视观察心灵自己。清醒的专注中,是专注无法染着的明晰,凝定的清醒中,是清醒无法拘束的自由。明晰中,不被明晰所分辨的,是如如不动的圆满。自由中,不被自由所带动的,是当下周遍的寂静。不可说,不可思议,不可触及,言语道断,却充满十方,当下不变的,是禅。
十九、以莲的姿态站立成一道风景,用禅心解读寂寞。于纷繁红尘中觅得一处静谧,轻轻将尘埃弹落,随清风曳舞,仰首向天而歌。日栖云,夜寝月。若生命是一场花开,愿用一生赴一次心灵之约,感恩懂得。悠然而立,笑看花开,自在随和,静赏花落。
二十、爱情是什么?爱情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吸引。有时,和金钱地位都没有关系;和最让人动心的相貌也没有关系。有的时候,找到爱情,是为了让自己和另一个灵魂更靠近一些,只因为如此。
二十一、从来没有想过,有那么一刻,心无去处,空寂寂的,读雪小禅的文字,是一种心灵鸡汤,我坐在马路边的昏黄路灯下,一边听着嘈杂的人声,一边想着雪小禅在雪地里悠闲自在散步的样子,再看面前来回拼了命要减肥的女子,我竟然笑出声,我知道,这笑声里透着茫然,和一个人时的深幽
二十二、人生处世当如水!孔子曰智者乐水。老子曰上善若水。禅语曰善心如水。我曰人当学水。人在世上不顺多,当学水之能潜、能涌、能流、能奔、能升、能降,灵活、善变,适境而生,适境而居,善待一切,不妄求环境适应自己,而善使自己适应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