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厨房烟火气的唯美句子
晚上有的不要。
【原创】细品年的味道 转眼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脚步轻轻地离我而去。
又到了过新年、放鞭炮的日子了。
仿佛除“夕”的故事还萦绕在耳边,不知有多少人儿还在守着岁彻夜不眠。
过年了,过年了。
这一年里,我们一家人都没有坐在一起吃过一顿饭。
爸爸妈妈工作忙,现在姐姐也长大了,加入了“工作者”的行列。
唯有我,每天开着灯儿,望着月儿,写着似乎怎么都完不成的作业,心里盼着爸爸妈妈或是姐姐能够早一点回来。
平时,一家人能聚在一起聊聊天的时候,窗外也已是灯火阑珊,繁星闪烁了。
可是,到了除夕夜,这一切都会不一样。
妈妈和爸爸站在厨房里包水饺,我和姐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外面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好像在提醒所有人——过年了,放松一下吧。
屋子里灯火通明,氤氲着家的味道。
望着厨房里并不高大的两个身影,似乎刹那间才明白“幸福”的含义。
不是吃的有多好,穿得多漂亮,而是在这个家家户户都团聚的日子里,能够这样安静的望着平日里相处不多的爸爸妈妈,我想,此时此刻,他们定然也有说不出的幸福感。
电视里播放着几乎所有台都在转播的中央春晚,爸爸又在承诺自己一定会看到最后,然后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我和姐姐也有了倦意,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即使打心底里想去睡觉,我们也彼此不提一个字。
也许,这就是过年吧。
似乎过年就是那么的不同,平日里早早睡觉的人儿,也想努力坚持到十二点。
大年初一,照例是要拜年的。
我和姐姐没吃早饭就跑了出去。
马路上平时来来往往的车辆,一下子全都消失不见,昔日里被打扫的干干净净的马路,如今只剩下红色的放完了的鞭炮满地都是。
看着这样安静的街道,心里却有无尽的幸福。
是啊,这就是过年,这是最与众不同的一天。
所有人都不用工作,不用上学,心里唯一要想的,就是一日三餐。
这是多么幸福的日子啊
过年了……过年了。
似乎就是这三个字,让一切都变得不一样。
年的滋味是什么
是外面接连不断的鞭炮
还是除夕夜里香喷喷的水饺
亦或者,只是家人的一个问候和拥抱
……我想,年的滋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沉甸甸的幸福。
怎么能从内到外散发一种气质
不用自己说别人明显感受得到的那种.
要知道怎样才能使自己更有气质,首先要弄清楚所谓的气质是指什么。
气质有多种。
怎样才算是有气质,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
就一般人的看法而言,说一个人很有气质,往往是指这个人举手投足言谈表情间,有一种不经意流露出的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是与“俗、粗、土”对立的。
这其实是把气质与风度混为一谈了。
从心理学角度说,气质是一个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譬如爽快、沉静、活泼、浮躁、抑郁等,更多的是内在的东西;而风度则是使人优雅的体态,如独特的语气语调、手势动作等,可以说风度是一个人深层次的精神状态、个性气质、品德修养、文化品味、生活情调的外在表现。
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说某人气质很好很有风度,男士则往往说他仪表堂堂风度翩翩,女士则常用优雅得体有女人味来形容。
的确,气质与风度是互为表里相辅相存的。
风度是气质的显现,必须以内在的气质作基础。
优雅的风度取决于高雅的气质,气质不佳难有好的风度。
风度美是一个人内慧外秀的统一,与仪表的漂亮相比,风度的优雅是一种更深刻更成熟的美。
风度美不是千篇一律的,温柔恬静是美,雄伟粗犷也是美;纯洁热情是美,成熟庄重也是美。
风度总是伴随着礼仪。
有风度者必谙知礼仪的重要。
即使气质粗犷冷峻者,一般也不会选择粗鲁无礼的自我形象。
古人有诗云“墨翻衫袖吾方醉,”。
要使自己气质更好风度更佳,我觉得首先要从内在的修炼做起。
要知道什么是美怎样算优雅,就要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行,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也就是要先学会求真向善爱美。
要做到这一点,恐怕腹内空空胸无点墨是难以成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