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的诗意_诗意伤感的句子
下阕写实,就目前的田园生活抒发感慨,满肚子苦水都托之于诙谐,寓庄于谐。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二句对仗,工整清新。上下文皆散句,于此安排一双俪句,其精彩如宝带在腰。芸,通耘。笕,本为屋檐上承接雨水的竹管,此处用作动词,谓截断竹管,剖作屋瓦。
既根除园中杂草,又修葺乡间住宅,词人似乎准备长期在此经营农庄,做粮食生产专业户了。于是乃逗出结尾二句: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朝家,一作朝廷。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两汉时行推荐制,凡努力耕作、成绩显着者,可由地方官推举担任力田之职。二句言:有朝一日恢复汉代官制,选举力田,看来是非我莫属了!
话说得极风趣,不愧幽默大师,然而明眼人一看即知,这是含着泪的微笑,其骨子里正不知有多少辛酸苦辣。舍我句本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虽大言不惭,却充满着高度的政治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说得何等壮观!到得词人手中,一经抽换前提,自负也就变成了自嘲。尽管词人曾说过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见《宋史辛弃疾传》)的话,并不以稼穑为耻,但他平生之志,毕竟还在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旌旗万夫,挥师北伐,平定中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呵!岂仅仅满足于做一农业劳动模范呢?读到这最后两句,我们真不禁要替词人发出骥垂两耳兮服盐车(汉贾谊《吊屈原赋》)的叹息了。
南宋腐朽不堪,始困于金,终亡于元,非时无英雄能挽狂澜于既倒,实皆埋没蒿莱之中,不能尽骋其长才。千载下每思及此,辄令人扼腕。惟一切封建王朝,概莫能外,盛衰异时,程度不同而已。观辛弃疾此词,其认识价值就在这一方面。
本篇的写作特色是,上阕使事,就技法而言为曲笔,但从语意上来看则是正面文章;下阕直寻,就技法而言为正笔,但从语意上来看却是在正话反说。一为曲中直,一为直中曲,对映成趣,相得益彰。
又上阕李蔡为人在下中、下阕舍我其谁也,皆整用古文成句(前句,《史记》原文为蔡为人在下中,词人仅增一原文承前省略了的李字),一出于史,一出于经,都恰到好处,后句与万一朝家举力田这样的荒诞语相搭配,尤其显得戏谑而妙不可言。格律派词人视经、史中生硬字面为词中大忌(见沈义父《乐府指迷清真词所以冠绝》),殊不知艺术中自有辩证法在,化腐朽为神奇,只要用得其所,经、史中文句不但可以入词,甚至可以作到全词即因此生辉。本篇就是一个雄辩的例证。
此前词人隐居江西上饶带湖之时,也曾作过一篇与此内容大致相同的《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该词为长调,末云: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风格颇见苍劲悲凉。本篇则为小令,心境之悲慨不殊,却呈现出旷达乃至玩世不恭的外观。这充分说明,艺术大匠在构思和创作同题材作品时,不仅非常忌讳炒古人的冷饭,并且不屑重复自己,无怪乎在他们的笔下总是充满着五光十色,新鲜活泼。
曹组 卜算子·兰《卜算子兰》
作者:曹组
原文: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注释:
1、见《阳春白雪》卷四。又见辛弃疾《稼轩词》丁集,而文字稍异。
2、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3、《荀子宥坐》: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淮南子说山训》: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 4、梅花虽亦高品,它尚有寻芳的伴侣,反衬兰花的寂寞。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之三:巡檐索共梅花笑。 5、这两句形容梅花香味,极工,亦补足上文非以无人而不芳意。赏析:
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
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句意化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花,不即不离。迟日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和煦的春日黄昏,幽兰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迟日,指和煦的春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幽兰于春天吐芳,故以迟日暗点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