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典短句 > 心情句子

《嫌疑人X的献身》台词_三句话简短伤感台词

2021-10-10心情句子

天才石神被埋没为中学教师的原因:

原著:石神因家境不好没能读博士,去大学工作却因各种权力斗争无法做自己的研究,再后来智能放弃数学家的梦想以教师为生。

电影:对个人经历基本没提,让观众少了很多对石泓人物背景的理解,还是挺遗憾的。

一年前石神自杀未遂前后的心境:

原著:靖子和美里的出现,不仅是打乱了他的自杀,也是改变他人生态度的契机。他之前抱有一种必须要有所成就的人生观念,认为“只擅长数学的自己,如果不能在那领域有所进展,就等于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但是靖子母女的出现,让他被美所震撼,一瞬间了解了艺术的意义,也逐渐明白,“数学也是如此,对于崇高的东西,光是能沾到边就够幸福了。妄想博得名声,只会有损尊严”。

电影:和汤川一起爬山那里有几句相关的台词表明他试图自杀时绝望的状态,不过表达得并不是很清楚。后来心态深层的转变也没怎么传达出来,更像是母女的开朗阳光入侵了他的生活那种感觉。

石神在案件中和靖子母女的互动:

原著:几乎都是通过电话讨论案情。

电影:有了更多生活中的互动。例如在超市遇到,陈婧教他挑选橙子。听她说“你每天好像都穿的差不多”之后,再去便利店就换了套衣服。陈婧原本把他当作普通顾客,但在被他帮助后每天帮他留好专属的套餐。敲击墙壁用摩斯电码告诉晓欣很喜欢她练习乐器的声音。这些比原著要温馨很多,石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感情的回应。

石泓对滕坤和唐川的实体攻击:

原著:只是寄威胁信给工藤。对汤川从未有攻击性行为。

电影:在提前通知救护车的情况下,雇人袭击滕坤。偷了唐川办公室的声波发射器(物理学博士的案子里的工具和手法),伪装成要袭击晓欣的样子,实际袭击唐川导致他脖子受伤住了段时间医院,不过声波频率调到很低确保他不会受严重伤。

电影里的形象攻击性挺强……也不好说孰好孰坏,就是和原著里人设不一样了。个人觉得不是太必要。虽然这些能很充分地支撑他构造的反派的形象,但是有很大的风险,万一小流氓下手没轻重,万一唐川运气不好被撞出性命危险?这些显然不是他能控制的。个人不太认同石神是会放任这些风险的人。

靖子不想自首的原因:

原著:普通的挣扎犹豫害怕处罚想保护共犯的女儿之类的就没啥好说了。除此之外,她对在“天亭”里工作的人也有愧疚,很多次想到“要是他们知道富坚来过店里”“要是他们知道我是杀人犯”会怎样怎样。

电影:因为人物的精简,对于自己在社会旁人眼里形象的压力这部分也省掉了。其实问题不大,不过原著更细腻和真实(或者更日本?)

靖子自首的触发点:

原著:石神在塑造了变态跟踪狂的形象后,还给靖子留了一封信,给了她最后的指示,并留下表白:“工藤邦明先生似乎是个诚实可靠的人。和他结婚,你和美里获得幸福的几率应该比较高。请把我完全忘记,千万不要有罪恶感。因为如果你过得不幸福,我的行为将会完全成为徒劳。”在从汤川那里得到真相后,靖子更加感受到这种深沉的爱,她决定承受着愧疚与痛苦,不辜负石神的牺牲好好活着,但此时学校老师打电话来,告诉她美里试图割腕自杀。得知此事的靖子崩溃了,选择自首。

电影:在电影中,石泓将自己包装为变态跟踪狂则更为彻底,连陈婧也不知情,反而认为他真的在威胁坤哥和自己的女儿。表白信中的内容是在石泓的内心独白里出现的。唐川找到陈婧告诉她石泓杀了另一个人并把自己伪装成变态只为她顶罪的真相后,内心受到震撼,选择自首。

这个部分的设置各有自己的妙处。原著里的石神也是有弱点的,在看到富坚或工藤时会有嫉妒的情绪,虽然他理性上很快就否认了自己的这种情绪。尽管在案件上心思缜密,但在对待靖子母女时他是毫无保留和心机的,最后的表白信其实在他自己看来并非表白,“和工藤结婚获得幸福的几率较高”和“如果你过的不幸福我的行为会成为徒劳”其实就是一种事实的叙述,是他给出的建议。这其实展现了石神在对感情的思考上非常单纯的一面。电影里的献身则更为彻底,石泓是通过制造陈婧对自己的恐惧和厌恶来断绝她选择赎罪的可能性,不过得知真相就去自首的陈婧,其实从来不知道也就放弃了为了不让石泓的行为徒劳而好好活下去这个选项,也很令人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