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夏天的好词好句好段_好词好句好段古风伤感
10、菊花不仅姿态美,名也美,有独本菊、多头菊、虎刺、田家乐等。
11、菊花适应力强,不畏寒冬。她秀丽多姿,赏心悦目,自古被看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她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
12、从唐代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的两首咏菊诗中看看他是如何赞美菊花。其一:“飒飒西风满院裁,香寒蕊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借菊花不在春天开放,嗟叹生不逢时,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抒发要干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其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阵阵香气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则充满革命的豪情,表达了他对起义军的胜利前景的自信。
13、因为菊花不怕冷,不畏严寒,故它能在,而正是它的这种特性,能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屈原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歌颂菊花高贵品质;以“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表明了、永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品格。
14、菊花的特点是耐寒。在百花几乎全都凋零了的深秋,它却傲然开放了。
15、菊花的花瓣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很多,给人一种团结的感觉。那么多片花瓣紧紧地抱在一起,共同抵御秋天的寒冷。正因为他们有这种精神,才能让它们百折不挠,不畏惧秋风的寒冷,面对困难毫不退缩。菊花的毅力也让我佩服不已,在凛冽的寒风中,它仍然坚强地站着,并没有被狂风暴雨吓倒。
16、菊花的颜色五彩缤纷,有大红的、粉红的、深红的、嫩黄的、鹅黄的、金黄的、洁白的、淡绿的、淡青的……
17、自古以来,很多诗人还给各种菊花有生动形象的描写。如以花色命名,白色菊有:“月涌江流”“白浪卷沙”;黄色菊则有:“飞黄腾达”、“金碧辉煌”;绿色菊有:“卡梁绿翠”;又如借诗词典故表示菊花的颜色的,红色的“红叶题诗”、黄色的“黄石公”、粉色的“人面桃花”,每个菊名之后伴有一段精彩动人的故事。
1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辞官归田后的陶渊明,采菊东篱,在闲适与宁静中偶然抬起头见到南山,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达到了王国维所说的“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这种自然、平和和超逸的境界,犹如千年陈酒,能让人品味出无限韵味,人们从中获得的文化快感涌动于心底千余年,这是中国文化人生存意义上的美学观,一种生存哲学。于是,陶渊明被戴上“隐逸之宗”的桂冠,菊花也被称为“花之隐逸者”。
19、深秋之日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为什么菊花还会开花呢?
20、诗有精品,花有奇葩,“秋来谁为韶华主,总领群芳是菊花”,百花丛中,你们知道菊花什么时候开花吗?——它是深秋时独自开放不只是在飒飒西风起舞的秋天,菊花才展露芳颜。但在秋叶飘零的秋天,菊花装扮的世界却格外迷人。它菊品既繁,名目亦多,色彩也很丰富。
21、菊花不以娇艳的姿色取媚于时,而是以素雅坚贞之品性见美于人。屈原汲汲于修养,“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秋菊之落英”为人格修养之佐餐。餐菊落英还曾引来诗坛一场有趣的公案。宋代王安石《残菊》诗有“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句,欧阳修笑曰:“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耳。”因戏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向有“拗相公”之称的王安石反唇相讥曰:“是岂不知楚辞‘餐秋菊之落英’,欧阳几不学之过也。”中国菊花品种之多,难倒了博学的欧阳修。
22、菊花原产于我国,后来传至国外,成为世界闻名的花卉之一。菊花一般用扦插法繁殖。菊花的品种繁,按开花时间,可大略分为早菊、秋菊、晚菊;按花朵半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和满天星小菊;按花型,可分为单瓣型、复瓣型、扁球型、正型……
23、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一直泻到地上。活像一支艳丽动人的凤尾,一条给舞台的灯光照得烁烁发光的长裙,一道瀑布——一道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而且无拘无束,仿佛女孩子们洗过的头发,随随便便披散下来。那些缀满花朵的修长的枝条、纷乱地穿插垂落,带着一种山林气息和野味儿;在花的世界里,惟有凤尾菊才有这样奇特的境界。
24、菊花在九九重阳应节而开,所以有“节花”之名。“九”与“久”、“酒”谐音,所以,重阳除了赏菊、登高外,必饮菊花酒,以求延年益寿。宋李清照在佳节重阳日思念远在外地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填了一阕《醉花阴》词函寄明诚,其中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因思念而消魂憔悴得比秋风摧残下的菊花还瘦,清丽高雅,文雅优美,透出脱俗的人格襟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