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典短句 > 优美句子

牡丹亭佳句赏析

2021-08-12优美句子

作品把传说故事以及明代社会相结合,使之成为一部具有浪漫主义的精神杰作。全剧共计五十五出,每一出都为后面的剧情提供了暗示。下场诗全部采用了唐诗而无不如意。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汤显祖对于他的《牡丹亭》的重视超出了他的其他作品。《牡丹亭》不仅讴歌了人性,同时也用另一种独特的方式抨击了当时大行其道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4. 《牡丹亭》名句的翻译,表达了什么心理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是说自己青春美貌无人欣赏,就象这深宅大院的春天一样。“不提防沉鱼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自己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却虚度年华。

杜丽娘在婢女春香怂恿下,背父游园,才第一次看到大自然这美不胜收的春天,“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可是如此美景,却没有一个优雅的环境相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杜丽娘不由得联想到了自己的美貌只是面对古板的教书先生和令人窒息的书斋,青春正在悄然逝去,自然的天性受到禁锢,此时是大好春将她内心深藏的活力唤醒,自己身心的美和大自然的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不由生出惜春的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感到春光太随意地流逝,毫不怜惜,

5. 急求一千字的牡丹亭赏析

《牡丹亭》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据作者说,其题材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影响最大。

汤显祖对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的加工改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杜宝等人的卫道士立场;二是改变杜、柳门当户对的关系;三是改话本杜丽娘封建淑女色彩为叛逆女性;四是强调追求自由爱情的艰难曲折。 使这一传统的“还魂”母题具有了崭新的思想内容。

《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

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从内容来说,《牡丹亭》表现的还是古老的“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不过,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礼教。

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是天生的,尽管她被长期看管,但仍然免不了强烈的思春之情,并最终获得了爱情。《牡丹亭》的意义在于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爱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强烈批判。

《牡丹亭》在思想上与《西厢记》有类似之处,但是,《西厢记》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则是先欲后情;《西厢记》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发展,更多的是表达“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 这种不同,是时代的差异造成的。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

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 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

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

6. 谁能介绍一下《牡丹亭和西厢记》中的名句

: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临去秋波那一转 我是个多愁多病身,怎当你倾国倾城貌。

请参见: 牡丹亭: 欲织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倦,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

7. 怎样从文学角度赏析《牡丹亭》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对明朝的戏曲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艺术特色,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 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讴歌了反对封建礼教和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广为流传,汤显祖在这个话本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把小说的传说与明代社会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用更丰满的人物形象、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复杂的唱词及场景设计,表现了两个年轻人追求个性自由、自由恋爱反封建礼教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