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典短句 > 优美句子

窦娥冤第四折佳句赏析

2021-08-18优美句子

昏庸的官吏审理案件往往根据屈打成招的供词就草率判决,而公正的官吏则不轻信这屈打成招的供词,还要进行覆勘才最终定案。所以后一句比前一句揭露得更深刻。

2.后者仅揭露贪赃枉法的现象,而前者进一步揭露了贪赃枉法造成的严重后果,指出元代黑暗社会无官不贪、无案不冤的社会现象。《窦娥冤》就是典型的一例,它进一步引向对封建吏治的鞭挞。

3.这表现了关汉卿对变革黑暗现实,改造吏治的渴望,但却把这一理想寄托在皇帝身上。这表明关汉卿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无法超越历史。

4.这几句唱词,进一步表明了窦娥那一颗金子般的心。她孝顺婆婆至死不变。

除了平反冤案外,她想的不是自己的父亲,也不是自己,而是无依无靠的婆婆。这样,使窦娥孝顺、善良的品格再一次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同时,它加重了窦娥悲剧的悲剧性。一个具有为他人而甘愿做出自我牺牲的弱女子,却无端地被黑暗势力所吞噬,真、善、美被假、恶、丑无情地扼杀掉,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悲剧啊!这大概就是《窦娥冤》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的地方。

6. 窦娥冤第四折概括,三百字

第四折是故事的结局,主要叙述了窦娥冤案的被平反昭雪。

窦天章考取功名后,做了提刑肃政廉访使,出使楚州。窦娥阴魂不散,托梦给父亲诉说冤情。

窦天章重新复查此案,终于惩罚了凶手,正义得到伸张,邪恶受到惩罚。虽然故事的最后也算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然而不尽如人意的是,此时的窦娥已成了鬼魂;并且,在窦娥冤案被平反的过程中,仍然看到了大小官吏的因循懒惰和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

因此,这一折中,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仍有不同程度的揭露。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魂旦的告状和出庭作证,是窦娥反抗性格的继续——变成鬼魂的窦娥仍然在为自己。

7. 窦娥冤第四折翻译

开折,通过监斩官和其他人的行为,描写了一副阴森肃杀的刑场气氛。

窦娥便在这种气氛下以犯人的身份上场了。一上场,窦娥便唱了两只曲子:[端正好]、[滚绣球]窦娥首先把自己的冤枉呈现出来,说明自己无辜被判死刑,冤屈惊天动地,临死之前,把控诉的对象指向了天和地。

窦娥控诉天地一场戏,极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好文章,千古流传。我们来看一看这段唱词:“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一句是说现实世界有它固有的统治秩序,人们的命运掌握在天地的秩序之中。下一句,一个“天地也!”一声感叹,蕴涵着窦娥无限的感情。

有愤激,有委屈,有埋怨,有抗争,有指责,有期待。下一句“只合”“可怎生”两个表强烈反问语气的词,表达了窦娥对天地强烈的质问。

作为主宰万物、维持现实世界秩序的最高统治者——天地,本应该使社会清明,公正无私,却是非不分,曲直不明。“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福贵又寿延。”

用非常肯定的语气直接指明现实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坏人得志,好人受欺。这种现实世界的不公平和天地间应该存在的公理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禁使人对主宰万物的天地产生怀疑。

“天地也!作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这一句是对前几句的总括性结论,指明了天地并不象人们期望或相信的那样维持现实的公平合理,相反,却和社会上的邪恶残暴的坏人一样,助纣为虐,为虎作伥,残害善良弱小的平民百姓。这句指责,推翻了天地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对人们现实和精神世界的最高统治者——天地——作了深刻的批判。

紧接下来,悲愤之气达到极点,便是对天地的直接而强有力的指责和痛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不仅是要推翻天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更进一步要推翻天地在现实世界中的地位。

这种对天地的大胆的指责批判在古代以天为上的社会里是不多见的,中国古代人民因为以农业为生,特别重视“天”。现实世界的最高统治者皇帝被认为是承接天的命令,代替天来行使统治权。

因此被称为“天子”。窦娥的这一段唱词,把自己受冤屈的原因直接归结到了天的身上,矛头直指封建统治者所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

既是对整个封建专制制度的彻底否定,也是对传统的封建专制思想的否定。具有很强的民主主义精神。

这种思想也是关汉卿借窦娥之口抒一己之愤。最后一句“哎,只落得两泪涟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