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革命或英雄儿女的诗句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出处:出自战国时期的《九歌·国殇》作者不详。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到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时间长达十六年,在这之间并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九章·悲回风》等。
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年),楚顷襄王十九年,秦将司马错攻楚,楚割让上庸、汉北地;第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邓、西陵。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县)”。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这一年大概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屈原当时六十二岁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屈原
2. 关于缅怀革命烈士的诗歌今年10月25日是抗日女英雄赵一曼诞辰100周年。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追记这位抗日女英雄的光辉业绩和壮丽人生,对于我们缅怀过去,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一)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字淑宁,又名李一超,四川省宜宾县白杨嘴村人,她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
赵一曼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大地展现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曙光,新思想、新风尚与旧道德、旧观念在进行激烈斗争的年代。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
赵一曼在大姐夫、中共党员郑佑之的帮助下,结识了共产党员何珌辉、刘亚雄。他们经常把《向导》、《中国青年》、《妇女周报》等革命书刊寄给赵一曼看,坚定了她反抗封建制度、进行社会革命的意志。
1924年,赵一曼经何珌辉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赵一曼入团后,由于积极参加团的活动和要求外出读书,引起封建家庭的不满。
特别是操持家业的兄长像“阎王”似的以“三从四德”封建礼教严厉地管束她,使她失去自由。为了反抗封建礼教束缚和压迫,赵一曼写了一篇约3000字的《被兄嫂剥夺了求学权利的我》的文章,发表在1924年8月6日的《妇女周报》上,有力地向封建家庭专制制度进行了挑战。
文章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1925年秋,白杨嘴村成立了团支部,赵一曼担任支部书记。
为了发动妇女参加革命,她与二姐 共青团员 组织起“妇女解放同盟会”,发展会员180余人。领导妇女学习文化,争取自由、平等,开展反对“三从四德”的斗争,使妇女解放热潮不断高涨。
赵一曼所进行的革命活动被封建家族的叔、伯视为大逆不道。为了彻底摆脱封建家庭,1926年2月,赵一曼在二姐的协助下,毅然出走,来到远离家乡的宜宾县城。
在宜宾县立女子中学,赵一曼一面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一面在同学中进行革命宣传,带领同学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在她的带动下,同学们纷纷剪掉了发辫,没人挽发髻。
赵一曼在宜宾女中,聪明伶俐、活泼乐观、勇敢泼辣,因而深受同学的敬佩。在女中学生会改选时,她被选为常委,并代表女中参加了宜宾学生联合会,为学联常委之一。
1926年春,中共宜宾特支成立,赵一曼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不久,五卅惨案一周年纪念日来到了,赵一曼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拦,带领同学冲出校门,走遍全城热闹的街市,开展反帝反封建讲演活动。
同年端午节前夕,在宜宾发生一场抵制“仇油”(在反帝斗争中,日英等外国货被称为“仇货”,煤油被称为“仇油”)的爱国斗争。赵一曼是这场斗争的领导者之一。
由于赵一曼等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学运风潮不断高涨,使学校当局十分恐惧。1926年7月中旬,学校以“嚣张”罪名,把赵一曼及另外几名学生代表开除出校。
赵一曼等被开除的消息公布后,激起全校学生的愤慨,同学们组成“退学团”,以示反抗反动当局对爱国学生的迫害。此时,北伐战争节节获胜,大革命的洪流奔涌向前。
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县党部在宜宾公开成立,创办了中山中学。赵一曼和其他退学的同学一起进入中山中学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