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典短句 > 优美句子

叶绍翁的古诗

2021-08-23优美句子

翁卷 野望

《野望》

作者:翁卷

原文:

一天秋色冷晴湾,

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赏析:

翁卷,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诗人生活在社会的下层,终身布衣,再加上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所以,诗人往往寄情山水,借妙悟庄禅解脱自己烦闷苦寂的情怀。作诗师法晚唐贾岛、姚合,好苦吟,重视字句的推敲和意境的创造,多表现凄清落寞的心境和自然淡泊的情怀。由于作诗刻意求工,往往显得境界狭小。但是这首《野望》却显示了他也有自然洒脱的诗风。这首诗所表现的诗境,正是诗人观赏山水时偶然会心的禅悟之境。

一天秋色冷晴湾,写秋色笼罩下的一湾碧水。一天秋色暗示了时令已到深秋,秋意已经很浓了。它无处不在,充塞于天地之间。在深秋时令的感召下,天色云状,山水林泉,无不染上秋天的色彩。冷代表着深秋的特征,传递着深秋的信息,仿佛秋天之神的化身,给晴空下的一湾碧水一个冷的意念,于是晴湾就蕴含了秋的寒意。

无数峰峦远近间,以自在之笔写自在之景。写意造境毫不费力,闲淡自然。无数峰峦写峰峦之多。诗人并未写某一山峰,某一怪石,而是从大处着眼,写整体感受。远近间都是寻常之词,浅近通俗,并未刻意锤炼,仿佛山水名家随意点染,近者浓、远者淡,于不费力处,境界自远。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写出诗人禅悟的喜悦。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间词话》)翁卷以闲淡冷寂的心情观照山水,于是,山也闲淡、水也冷寂。冷寂的山光水色之间,诗人信步而来,漫无目的地观览风景,他把目光投向山下的野水,却于无意间有惊喜的发现:澄澈凝碧的秋水中,青山倒映,寸草毕现。是真是幻?诗人身心惬意,物我两忘,沉浸在直觉顿悟的禅悦中。

此诗写秋日出游望中之景,闲淡灵动,野趣盎然。起首两句平淡无奇,而后两句却有突如其来的美感,令人拍案叫绝。闲上山来看野水,可见前些时日已有秋雨来访,但诗人不直接写所看到的野水情态,而是笔锋一转,道忽于水底见青山,使雨后山塘野水溢满,波光粼粼的情趣不言而喻。构思妙绝,颇见立意炼句之工。

刘辰翁 永遇乐

《永遇乐》

刘辰翁

余自乙亥上元,

诵李易安《永遇乐》,

为之涕下。

今三年矣,

每闻此词,

辄不自堪,

遂依其声,

又托之易安自喻,

虽辞情不及,

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

黛云远淡,

春事谁主?

禁苑娇寒,

湖堤倦暖,

前度遽如许。

香尘暗陌,

华灯明昼,

长是懒携手去。

谁知道断烟禁夜,

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

临安南渡,

芳景犹自如故。

缃帙离离,

风鬟三五,

能赋词最苦。

江南无路,

鄜州今夜,

此苦又谁知否?

空相对残釭无寐,

满村社鼓。

赏析:

按小序提示计算,本词作于瑞宗景炎三年(1278年),南宋都城临安在两年前被元军占领。故小序中说悲苦过之。开端由描绘圆月远云的春景,提出谁是春光的主人?暗寓江山易主之悲。禁苑、湖堤,写临安旧迹;娇寒、倦暖,言初春感受。遽如许,惊呼变化巨大,故地重经,春光如故,而山河全非。香尘、华灯,追忆往年元夕。断烟禁夜,承遽如许而补写沧桑巨变。往日面对临安繁华,尚懒得出游,而今满目荒冷,戒备森严,更无景可赏。下片先叙易安当年临安情事。南下临安芳景如故而人事已非,图书散失,元夕无心打扮。江南无路以下转笔写自己流亡生涯,无路可走,家人离散,空守孤灯,长夜难眠。写易安已言最苦,而此苦又复过之。翻进一层,忧恨良深。全词从静景开始,却结以喧闹之声,足见词人当时内心的烦乱痛苦。

孔绍安 侍宴咏石榴

《侍宴咏石榴》

作者:孔绍安

可惜庭中树,

移根逐汉臣。

只为来时晚,

花开不及春。

注释:

1、移根:移植。

2、逐:跟随。

3、汉臣:汉朝的臣子,此处指张骞。

4、为:由于。

5、不及:赶不上。

翻译:

可怜庭院中的石榴树,

跟随着张骞,被从西域移植到了中原。

只是因为到中原的时间比其它植物晚,

所以赶不上春天,无法同其它植物竞相开放。

赏析:

这是孔绍安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首应诏中的佳作。

《旧唐书文苑》记载,有一次孔绍安侍宴唐高祖李渊,席间李渊命孔绍安以石榴为题作应诏诗,诗成,即此诗。诗人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将石榴在仲夏开花的原因,归结为石榴传播到中原比较晚所致,所以才错过了同其它植物在春天竞相开放的机会。

这首诗读起来,总有种酸溜溜的感觉。孔绍安和夏侯端都曾是隋朝的御史,后来李渊反隋称帝,夏侯端首先归顺了李渊,授秘书监,三品官,而孔绍安归唐晚了一些,只被授于内史舍人,五品官,远不及夏侯端。晋张华《博物志》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孔绍安作此诗时,夏侯端恰巧也在场,所以诗人以石榴自喻,发出了只为时来晚,开花不及春这样的感慨。逐汉臣,却不及春,人才得不到重用,这也从一个侧面表达了诗人对唐高祖李渊的不满。同时诗中又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只是来时晚而已。

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此句历来被人称颂,成为了感叹怀才不遇或大材小用的名句。

黄公绍 青玉案

《青玉案》

黄公绍

年年社日停针线,

怎忍见双飞燕?

今日江城春已半,

一身犹在,

乱山深处,

寂寞溪桥畔。

春衫着破谁针线?

点点行行泪痕满。

落日解鞍芳草岸,

花无人戴,

酒无人劝,

醉也无人管。

赏析:

此词为游子羁旅江城感春伤怀之作。这首词的特点,是将游子与思妇混合起来写,却又天衣无缝。年年社日,妇女们按惯例停了针线,无事可做,觉得无聊;看着那双飞双栖的燕子,那样亲密,自己却独守空闺,心中更加寂寞惆怅。想到春日已过半,这样美好的时光白白辜负了,心中就更加痛苦了。以上几句是写思妇的心理活动。一身犹在以下三句,是写游子。他孤零零一个人,正在乱山深处,在小溪桥畔,寂寞发呆哩。下片数句,是双方混写,已经分不出或没有必要分出哪句是写谁的了。春衫着破是写游子,谁针线是写思妇。点点行行是双关,既是写针线,也是写双方的眼泪缝时流泪,此时衣衫已破,免不了又会流泪。落日解鞍是写游子下马歇息。此时两人分居两处,各自孤独,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大家彼此,两地相思,却不能为对方戴花,不能相互举杯,更不能相互照应。这三个无人,写尽了孤独的景况。正如前人所评: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驾裳《皱水轩词筌》)。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关于叶的伤感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