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西施咏_古诗咏菊
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一句古语,古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而我们在低吟浅酌之时,脑海胸襟似乎也随着诗人的文字进入到那片清幽绝俗的画面之中。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联想的。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该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即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一句古语,古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而在低吟浅酌之时,脑海胸襟似乎也随着诗人的文字进入到那片清幽绝俗的画面之中。
此诗篇目前被选在20xx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六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每周一诗中。
王维的诗句王维的诗句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寄河上段十六》
与君相见即相亲,闻道君家在孟津。
为见行舟试借问,客中时有洛阳人。3、《寄荆州张丞相》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4、《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何事更相疑。5、《春日上方即事》
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
鸠形将刻仗,龟壳用支床。 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鸟藏。 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6、《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着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7、《春日直门下省早朝》
骑省直明光,鸡鸣谒建章。
遥闻侍中佩,闇识令君香。 玉漏随铜史,天书拜夕郎。 旌旗映阊阖,歌吹满昭阳。 官舍梅初紫,宫门柳欲黄。 愿将迟日意,同与圣恩长。8、《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9、《春园即事》
宿雨乘轻屐,春寒着弊袍。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10、《春中田园作》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11、《从军行》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一作应)马嘶乱。 争渡金(一作黄)河水。12、《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