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典短句 > 优美句子

李清照 武陵春

2021-09-16优美句子
4、不肯过江东:《史记?项羽本纪》记:项羽垓下兵败后,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欲助项羽渡江,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言罢,拔剑自刎。

赏析:

这是一首雄浑宏阔的咏史诗,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言志诗。

此诗另有题作夏日绝句,李清照南渡之后,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罢守江宁,李清照与丈夫具舟去芜湖。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处)。该诗可能作于此时。李清照在这首诗中,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楚霸汉之争中最后以失败而结束了自己生涯的楚霸王项羽,表示了钦佩和推崇。这首五绝,通过歌颂一位失败了的英雄项羽,表现了诗人崇尚气节的精神风貌。对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也是一个有力的讽刺。

李清照 永遇乐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

暮云合璧,

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

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

融和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雾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赏析:

此为李清照晚年所写元宵词,借流落江南孤身度过元宵佳节所产生的切身感受,寄托深沉的故国之思、今昔之感。上片开始连下三个设问。第一个设问是问自己在何处?是明知故问,问的前提却是元宵夜夕阳西下,玉兔东升之际,是人约黄昏后的良辰美景,一对比,便知作者有化不开的漂泊异乡的凄凉愁怀。第二问也是在染柳烟浓的大好春光之后,先以听笛怨转,再问自己还有多少春意可享受,正反映了晚景凄凉的心情。第三问也是同样,用岂无递反,也反映出晚年生活动荡不安、祸福莫测的忧患。来相召二句,状节日人物之盛,谢却诗朋酒侣,则气氛陡转,写自己自甘寂寞的心灰意懒,可以感知到作者几乎万念俱灰的心境。孤独中最易追怀往事,中州盛日六句,极写往年京华热闹欢乐,浓厚兴致。如今以下折转到当前,憔悴神态,寥落心理,与往昔形成强烈反差。最后两句看似淡泊自守、不慕繁华,实则是满腹辛酸,一腔凄怨的总爆发。全词以元宵为焦聚点展开记叙,思路由今而昔再到今。今昔对比,以乐景写哀,以他人反衬,益增悲慨。无怪刘辰翁诵此词为之涕下、辄不自堪(《须溪词》卷二)也。

李清照 新荷叶

《新荷叶》

作者:李清照

原文: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

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

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

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

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

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

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注释:

1、高耸万丈蓬瀛:蓬瀛,指代神话传说中之神山。

2、芝兰为寿:参照下文相辉映、簪笏盈庭句,知此芝兰喻寿主之子弟,谓其子弟齐来祝寿也。

3、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花柔玉净,状美女之容貌。娉婷,原喻美女之体态而于此指代寿主之妾侍。捧觞,捧杯献酒,谓春寿筵有官妓献艺佐酒,极写寿主之富贵生活。宋代有官妓,只应官宦人家所需,当时以官员召妓为正常现象。

赏析:

此词从明抄本《诗渊》录出,原词注明作者宋李易安,是近年发现的,孔繁礼《全宋词补辑》收之。寿者未点明是谁,从词义看,可知其人应是当时名儒,而且是直至此时尚隐而不仕者;有的评论人认为是工诗善词的名士朱敦儒。据史传称他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后屡经诏聘,方于绍兴二年出山,赐进士出身在朝廷供职,是与易安居士同时代人。看来这种测猜是很有些道理的,当然要认定下来,还需有佐证。这篇寿词虽然也极尽褒誉,但却流露了忧国忧民之志,蕴含着一股壮气豪情。

上片交代时间地点、场面气氛,词清句丽,风格典雅。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是指:正当薄露刚开始洒落,夜晚与白昼长短完全相同的这个不同一般的时候;处身环水而起、高耸入云的楼阁亭榭之内,宛如来到了传说中的蓬莱、瀛州海上仙岛。长宵共永昼分停句中的分停,即停分,中分之意;一年之中只有春分、秋分这两天是昼夜所占时间相等,古人称这两天为日夜分。这里并未指明是春分还是秋分,从薄露初零看,似是仲秋之月的秋分,固为秋天到来,暑气渐退,昼热夜冷,容易有露水;然而再从下文馈礼中有兰花来看,或许是仲春之月的春分;当然如果芝兰为寿中的芝兰仅作为一种象征高雅来说,只能认为是虚写,而薄露初零却是实况描述,所以很可能是秋分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