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的意思_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_绝句是谁写的诗
在易水河边,太子丹为荆轲送行。当时,天很冷,风很大,太子丹特意穿上了一套白色的衣服。面对这样的情景,荆轲悲壮地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意思是说:风声萧瑟啊,易水寒冷,壮士这一走啊,就不会再回来了!
之后,彼此洒泪相别。
荆轲和秦舞阳来到了秦国,他们用重金贿赂了秦王的宠臣蒙嘉,蒙嘉便把他们求和的意图告诉给了秦王。秦王一听,非常高兴,当即答应在咸阳宫里接见荆轲。
那天,荆轲手捧装有樊于期头颅的盒子走在前边,后边跟着手捧地图的秦舞阳。荆轲视死如归,从容不迫;可是,秦舞阳一走上宫殿的台阶,腿就不自觉地抖动起来,看见秦王正注视着他,连脸色都变了。
荆轲察觉到了秦舞阳的胆怯,就主动向秦王解释说:我们从偏远的燕国来,从未见过大王的威仪,今天见了,难免有些紧张,请大王原谅。
秦王说:那好吧,你一个人上来就行了。
荆轲从秦舞阳的手里接过地图,和木盒一起送到秦王面前,秦王打开木盒,里边果然是樊于期的人头。于是,他又让荆轲展开地图,把督亢的地方指给他看。荆轲一边慢慢将图打开,一边向秦王介绍情况。当地图全部展开的时候,荆轲一把抓起事先卷在里面的匕首,猛地向秦王刺去。
秦王大惊,身体向后一转,荆轲的匕首刺空了。他抓住秦王的袖子再刺,不想用力过大,袖子给扯了下来。秦王向外跑,可荆轲已追了上来,无奈,秦王只好绕着宫殿的铜柱跑,荆轲紧紧相逼,二人走马灯似的围着铜柱旋转。
秦王的卫士没得到秦王的命令,不敢上殿,只能眼睁睁地在台阶下看着,而秦王只顾逃命,哪里还能想到下令呢?幸亏秦王的一个御医急中生智,把自己手里的药袋子向荆轲掷去,荆轲用手去挡的工夫,秦王抽出了宝剑,一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倒在地上,用力把匕首向秦王掷去,秦王一闪,匕首紧贴他的耳朵飞过,击中了旁边的铜柱。
秦王一连砍了荆轲八剑,荆轲知道大事告败,大笑一声,骂道:你这个暴君,大事没有成功,是因为我想活捉你,逼你退还燕国的土地!
这时,秦王的侍卫冲上殿来,乱刀杀死了荆轲,而台下的秦舞阳早就被武士们杀掉了。
对牛弹琴的故事,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谁?《对牛弹琴》是东汉学者牟融的代表作之一,选自《牟子理惑论》,讲述了战国时期公明仪为牛弹奏乐曲的故事。对牛弹琴比喻对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对不懂得美的人讲风雅。也用来讥讽人讲话时不看对象。今天就让小编搜集了一些关于(对牛弹琴的故事)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谁?
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公明仪对牛弹琴: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也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对牛弹琴作品原文
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②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③。
对牛弹琴创作背景牟融向儒生们宣传佛理时,往往引用《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就讲了这个故事。
公明仪的简介:
公明仪,战国时代人物。自幼有音乐天赋,平日拿筷子敲碗,音调铿锵殊妙。然而家境贪寒,买乐器不起,只好跳踢踏舞。后有宫庭乐师弥留之际,以为孺子可教,将毕生钟爱之琴馈赠于他。
对牛弹琴作者简介
牟融(?―79)字子优,东汉官员。北海安丘(今山东安丘西南)人。少时博学,以教授《大夏侯尚书》闻名州里。初任丰县令。永平五年(62年),经司徒范迁推荐,入京任司隶校尉。八年,代包成为大鸿胪。后历任大司农.司空等职。章帝即位,代赵患为太尉,与患共参录尚书事。
牛弹琴的故事: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