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爱》读后感500字_优美句子读后感20字
第三,《荷花淀》在结构上也很有特色,它结构简洁、灵活。从全篇结构看,作品力避平铺直叙地串联故事情节,而是采用了把生活的碎块连成一体的结构方法,以水生参军为开端,以水生嫂性格发展为线索,通过夫妻话别、探望亲人、淀中遇险、伏击敌人、奋起抗战等一连串充满生活情趣的典型画面,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而这一连串生活画面,有的详写,如夫妻话别;有的略写,如伏击敌人。这样,使作品疏密相间,详略得当,具有一种诗的节奏美。
荷花淀读后感三:
人们永远充斥着战争,因为他带来的只有悲痛与泪水,愤怒与哀鸣。可是,当我们把侵略者赶走时,那种喜悦安抚了战争带来的创伤。
故事讲了一位叫水生的汉子,因为会上成立了一个地区队,要各位踊跃参加,而水生又很积极,就第一个举手报了名,回去与老婆一说,就匆匆走了。丈夫在外打仗,哪有媳妇不担心?水生的老婆与其他战士的老婆一商议,决定去看看水生他们。她们哗哗摇着船去了淀的对岸,才知道水生他们刚走。她们不得不失望的往回走。这时,一艘日本军船,紧紧地跟上了她们。幸亏她们在白洋淀长大,不船摇得飞快,她们打算把鬼子引进荷花淀,因为那里水浅,大船开不进,当她们驶进荷花堆中时,枪声响起了,她们想,陷在敌人埋伏里了,准要死了,就一齐翻身跳入水中,当她们不得不上来换气时,看到开枪的并不是鬼子,而是水生他们,最后,鬼子被逼无奈逃的逃,死的死,而水生老婆却如愿与水生见面了。
和平如大海般稳健,如蓝天般深邃,如草原般令人向往,而战争永远只能活在人们的唾沫腥子下。《荷花淀》写出了人们多么希望抗战早日结束,因为,生命只有一次,要是因为战争而牺牲,那未来的美好年华岂不如被海啸噬没一般。我们只需要细腻精致的人生,不需要污秽漫长的战争。我们只愿赶走侵略者,永保和平。
荷花淀读后感四:
在孙犁的笔下,似乎战争永远都不带硝烟,只是平淡如水,如那荷花淀悠悠的湖水。
题记
银白色的月光照了下来,映着那波光粼粼的湖水飘散到荷花淀里的家家户户,和着清风慢慢摇摆那湖边的苇影。
自然是喜欢读孙犁的作品的,他仿佛是一个极其清冷的画家,他所描绘的画卷中隐去了战斗的腥风血雨,抹掉了黑暗的刀光剑影,留下的是一片清新迷人的景致,是一群可亲可敬的如水般的荷花淀人民们。
全文大部分都将战争的气氛运用环境描写进行了渲染,满满的诗情画意,淡淡的幽静美丽。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景致、情感、心里融合刻画在一起,情景交融。例如这一处: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象无边跳荡的水银。短短的数几十字,让我们看到了荷花淀里动静相交,活泼淡雅的风景,并在这明快的节奏中,读出了白洋淀的女人们失望又伤心的情感,动态活泼的景致跳荡的水银则略微表现了女人们乐观自在的品质。
在作品中,作者主要描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们,她们的身上承载着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她们很爱自己的丈夫,但是对于他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她们从不阻拦。总是怀着一颗贤惠温柔、顾全大局的心默默地操持好家业。然而,为了看望自己离家的丈夫,心思细腻的她们硬是找了许多不着调的借口:俺婆婆非要俺再去看看他可是忘了带一件衣裳又不畏惧敌人的势力,冒着生命危险穿过了敌人的封锁线。尽管最后,他们的相遇并不美好。但与其说她们无知,落后,还不如说她们爱极了自己的丈夫。
白洋淀的女人们是自尊好强的,面对危险,她们誓死不屈,虽然心中有所胆怯,但她们依然临危不惧,甚至还下定了决心,宁可跳进水里去死,也坚决不做俘虏。那一年秋天,她们学会了射击,加入了作战队,让我们也再次领略了古代女将巾帼英雄的英姿飒爽的气概。我想,作者通过塑造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体,歌颂了当时抗日军队奋勇迎敌的爱国主义精神。
倘若细细的再品品文中的语言,我们会发现,这如诗般的语言中处处都流露着作者内心细腻的情感。他寄托着对抗日战士的崇高敬意,也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毁坏美好事物的憎恨之情。
白洋淀无论何时何地始终平静自然,山依着水,水傍着山,正如同壮志满怀的抗日战士们与那群细腻如水的田间妇女们。这样的民族何以不强大,何以不富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