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从未变得轻松,是你在一点一点变强大_给生活一点甜句子
【心源性猝死的家庭抢救】
由于心脏原因促成猝死,称为心源性猝死,多由于有潜在性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隐性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等。这种猝死有的无明显先兆症状,且多发生于下半夜。有的是先有心悸、胸闷、心前区隐痛、气促、咳嗽、头晕、乏力、心脉率加速和不规律等;有的有诱发因素,如因激怒、恐怖、精神刺激、运动、劳累、吸烟或酗酒等而发生。
心源性猝死发生时,患者往往心跳呼吸骤停、突然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此时,只要抢救及时、准确,患者是有望得救的。
临床资料表明:心搏骤停4分钟之内开始急救者,存活率可有50%;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10%;超过10分钟者,存活的可能性极小。而且,当心跳停止后,血液循环随之终止,由于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在血液循环终止4~6分钟后,脑细胞缺氧坏死,发生不可逆的损害,此时即使抢救存活,也可能成为植物人。
此时将患者平卧于木板或地上,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打开气道:抢救者用一只手掌放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向下压,使患者头向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中指将患者下巴向前抬起。
②人工呼吸:抢救者用放在患者前额上那只手的拇指、食指夹住患者鼻翼,口对口密封吹气,以每分钟16次的速度进行。第一次可做2次吹气,使已萎缩的肺张开。吹气见效的特征是能看到患者胸部起伏,患者呼气时可听见或感觉到有气体逸出。
③人工循环:抢救者一手的手掌根放在患者胸骨中下1/3处,另一手掌放在前一手的手背上,抢救者双肩应在患者胸骨上方,双手垂直向下压,按压与放松时间应相等,每分钟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深度约3.5~4.5厘米。
单人心肺复苏为15:2,即15次胸外心脏按压,给予2次人工呼吸。双人复苏为5:1。以上急救一直要坚持到救护车到达。
【老人噎食紧急处理】
食物团块完全堵塞声门或气管引起的窒息,俗称噎食,是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
美国学者海姆里斯发明了一种简便易行、人人都能掌握的噎食急救法。其具体操作方法是:意识尚清醒的患者可采用立位或坐位,抢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臂环抱患者,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患者腹部正中线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上推压冲击310次(注意不要伤其肋骨)。昏迷倒地的患者应采用仰卧位,抢救者骑跨在患者腰部,按上法推压冲击脐上部位。这样冲击上腹部,等于突然增大了腹内压力,可以抬高肌,使气道瞬间压力迅速加大,肺内空气被迫排出,使阻塞气管的食物(或其他异物)上移并被排出。这一急救法又被称为余气冲击法。如果无效,隔几秒钟后,可重复操作一次,造成人为的咳嗽,将堵塞的食物团块冲出气道。
【五分钟止鼻血】
鼻子由骨质和软组织组成,由鼻中隔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聚集了大量毛细血管,是最常见的出血处。在鼻子前部,掩盖鼻子嗅觉神经的鼻膜脆弱易伤,遇到干燥的天气或碰伤,都可能令鼻膜受损导致流鼻血。
一般流鼻血的症状都相当轻微,可自行急救或找人帮助,程序如下:坐下并松开围在颈项上的衣物;稍向前倾,不要仰头,应任由鼻血从鼻腔流出,而非倒流往咽喉;用嘴呼吸,紧捏鼻梁部分约5分钟;5分钟后若鼻腔止血,便可放松鼻梁,否则应继续捏紧鼻梁。
如果仍无法使出血得到控制,并超过20分钟,或鼻子遭撞击受伤,出现移位、肿胀或变色等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
【家庭急救禁忌】
①心脏病患者发生气喘时忌平卧,应两腿下垂取坐位。
②脑出血忌随意搬动,应立即平卧,头部抬高,就地治疗,不可远途运送,以免加重病情。
③触电忌徒手去拉救,应立即切断电源。
④身体被农药污染后,忌用热水擦洗,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用冷水洗干净。
⑤腹部外伤,小肠外漏时忌将小肠放入腹内,应用纱布包裹急送医院。
⑥急性腹痛忌乱用止痛药,应做详细检查再用药。
⑦昏迷者忌饮水、进食,以免误入气管,造成窒息。
⑧铁钉、木刺扎伤的小而深的伤口忌马虎包扎,应立即清创,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⑨止血带忌长时间结扎,以防肢体缺血坏死,应每隔1小时松开15分钟。
【如何搬运脑卒中患者】
如果发生了脑卒中,最好迅速地就地抢救,若无条件,应尽快送往最近的医院,在搬运时要特别讲究搬运方法,以免造成病情恶化,甚至失去抢救机会。正确的搬运方法是:搬运动作要轻柔,切忌粗暴;特别注意保护头部,避免多动;头部可用冷毛巾冷敷,减少脑细胞的耗氧量和出血,但四肢要注意保暖,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患者,应及时清除口腔及喉部的呕吐物,头偏向一侧,以免口腔分泌物误入呼吸道或堵塞气管,同时要避免颈部屈曲,以免影响呼吸;患者应固定在担架上,最好是抬进,如用汽车,需将担架下面垫些缓冲物,以减少震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