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典短句 > 优美句子

中医对联_对联绝句

2021-09-30优美句子

67、血实气虚则肥,气实血虚则瘦。

68、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撑痢疾,饿伤寒。

69、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70、阴以实为质,阳以虚为用。

71、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72、巧不离乎规矩,而实不泥乎规矩。

73、用药难,识证难。

74、气实者气必喘粗,声音壮厉;血实者血必凝聚,多痛且坚。

75、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76、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77、气和则血循经,气逆则血乱溢。

78、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今病,不相能也。

79、久病无脉,气绝者死;暴病无脉,气郁可治。

80、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81、苔垢薄者,形气不足,苔垢厚者,病气有余。

82、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83、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

84、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85、胃之为腑,体阳而用阴。

86、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87、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

88、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89、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不由,惟火惟气耳。

90、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

91、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9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93、脾喜燥恶湿,喜温恶寒。

94、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

95、济世之道莫大于医,识病之源在于经典。

96、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97、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曰按,曰寻。

98、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

99、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100、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101、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102、夫生者,天地之大德也。医者,赞天地之生者也。

103、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104、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105、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106、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临证多,更要熟读王叔和。

107、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108、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109、痘要结,麻要泄。

110、壮火食气,少火生气。

111、一切不治之证,总由不善祛瘀之故。

112、师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乃为善学古人。

113、右脉不足,补气药多于补血药;左脉不足,补血药多于补气药。

114、气行即水行,气滞即水滞。

115、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116、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

117、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

118、吃药不忌口,枉费大夫手。

119、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

120、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

121、阳随乎阴,血随乎气,故治血必先理气,血脱必先益气。

122、荣者血也,卫者气也。

123、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约。

124、天地阴阳具于人身,人身阴阳具于天地。

125、五脏六腑,俱受气于肺。

126、不知天、地、人,不可与言医。

127、腑气通则脏气安。

128、阴阳平,则天地和而人气宁;阴阳逆,则天地否而人气厥。

129、至重惟人命,最难确是医。

130、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131、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

132、欲知病之难易,先知病之深浅。欲知病之深浅,先知病之部位。

133、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134、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

135、脾胃者,仓廪之宫,五味出焉。

136、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137、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

138、人之一身以血为主,以气为先。

139、气化则水行。

140、疮大疮小,出头就好。

141、胆热移脑为鼻渊;肝热转肺为鼻痔。

142、舌以候元气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

中医院标语

1、传承神农文化,振兴神农本草,呵护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