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 西江月·黄陵庙_绝句张志和古诗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练,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
毛泽东 西江月·秋收起义《西江月秋收起义》
作者:毛泽东
原文: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注释:
1、西江月:词牌名,由李白《苏台怀古诗》的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的诗句得名。
2、军叫工农革命:当时国民党的军队称作国民革命军,共产党领导的起义队伍就叫工农革命军。二八年五月,中共中央在《中央通告第五十一号军事工作大纲》才正式规定,在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目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 3、旗号镰刀斧头:这是当时的军旗。三三年改为镰刀锤子,后演变为现在的八一军旗。 4、匡庐:原为修铜,即修水、铜鼓,江西省县名。 5、潇湘:原为平浏,即平江、浏阳,湖南省县名。 6、暮云愁:象征反动势力压顶,百姓生活窘迫。赏析:
上阕表达了工农革命军行动的迅速和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开头两句: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旗帜鲜明,铿锵有声,为全诗创造了昂扬奋发、气壮山河的氛围。与以往的军事行动不同,这次起义不再借用国民革命旗号,而是第一次坚决、公开地打出工农革命和共产党的旗号,表示它是一支受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军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这两句说队伍走向,突出指挥若定的气概及奋勇前行的气势。
下阕追叙起义的原因和不可阻挡的气势,照应了上阕,必然的因果关系显得极有说服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起始两句强调阶级矛盾和阶级压迫的尖锐程度,指出秋收起义的内在原因及动力。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前句写地主催租索债给农民带来无限的悲愁,于是后句霹雳一声暴动便成为必然之势,顺理成章,形象生动,充分显示出起义的正义性,有力地鼓舞了广大工农群众。
另外,这首词遣词造句,明快有力,富有文采。旗号镰刀斧头,使工农革命的特点表现得具体鲜明;匡庐、潇湘,以当地的名山名水指代两地,简练含蓄,充满诗情画意,富有魅力;一个直字,坚决明快!同仇,既典雅又易懂,雅俗共赏;暮云愁、霹雳一声,比喻形象,有气魄。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司马光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 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 深院月斜人静。【赏析】
这首词是事后的追想,时间是月明之夜;地点是深院之中。司马光不以词作著名。然而,在北宋词风甚盛之时,一些名臣如韩缜、韩琦、范仲淹都能在事业之余写出很好的词,司马光也不例外。他的词作不多,今天遗留下来的只有三首,多系风情之作。此词中的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即是写情的佳句。这说明,司马光并非假道学,而能表达真率的感情。上片写宴会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写对她的恋情,开头两句,写出这个姑娘不同寻常:她并不浓妆艳抹,刻意修饰,只是松松地换成了一个云髻,薄薄地搽了点铅粉。次两句写出她的舞姿: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的轻盈的体态,象柳絮游丝那样和柔纤丽而飘忽无定。下阕的头两句陡然转到对这个姑娘的情上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上句谓见后反惹相思,不如当时不见;下句谓人还是无情的好,无情即不会为情而痛苦。以理语反衬出这位姑娘色艺之可爱,惹人情思。最后两句写席散酒醒之后的追思与怅惘。这首小令在只幅之内把惊艳、钟情到追念的全过程都反映出来,而又能含蓄不尽,给人们留下想象的余地,写法别致。它不从正面描写那个姑娘长得多么美,只是从发髻上、脸粉上,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然后又在体态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飞絮游丝无定,连用两个比喻把她的轻歌曼舞的神态表现出来。而这首词写得最精彩的还是歇拍两句。当他即席动情之后,从醉中醒了过来,又在月斜人静的时候,种种复杂的感受都尽括在深院月斜人静这一景语中,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张孝祥 念奴娇《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
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 银河共影, 表里俱澄澈。 怡然心会, 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
孤光自照, 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 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 细斟北斗, 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 不知今夕何夕。赏析:
作者曾于乾道元年(1165)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治有声绩。次年,被谗言落职,由桂林北归,经洞庭湖,写了这首词。开端直叙地理、季令与天气,贴紧题面,领起全篇。继写湖面广,扁舟轻,月光皎,银河明。洞庭中秋,水月天宇,着以玉、琼、素、明等字,予以染色,水、月、物、我,一派空明纯净,以故宇宙万象,无不表里澄澈。面对洁白无垢的境界,作者顿感天人合一,物我交融,陶然自得。晶莹世界之光照澈肺肝,激发出词人自我反思和超然奇想:回首过去,自处孤高,冰清雪白;俯察当今,老而固穷,悠游湖海;畅想人生,简直要举北斗,饮西江,役使万有,超然独往,永保高洁的自我。词由描绘中秋夜景,创造出冰清玉洁的意境,雕刻出肝胆澄澈的人格,体现超尘拔俗、洗刷污垢的情操理想,是词人坦荡高洁襟怀的艺术化。
是不是觉得张孝祥 西江月·黄陵庙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张志和的诗词,请您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