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十七首_杜浦村居绝句古诗
2021-10-05优美句子
炉火照彻天地,柴烟中红星乱闪。冶炼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其十五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其十六
秋浦的田舍老翁,为捕鱼而睡在水上的船中。他的妻子在竹林深处张结鸟网,捕捉林中的白鹇。
其十七
桃波离这里只有一步地之遥,那里的人说话这里都听得清清楚楚。我在这里暗与山僧告别,遥向白云作揖而去
1、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2、山公:指山简。
3、宁戚:春秋时卫国人。
4、白石烂:宁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之句。
5、黑貂裘:《战国策秦策》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
6、水车岭:《贵池志》载,贵池西南七十余里有水车岭。
7、寄生:一种植物,其根部不扎在土里而依附在松树、杨树等枝杈上,靠吸取这些树的养分而存活。
8、江祖一片石:《一统志》载,江祖山,在贵池西南二十五里处,一石突出水际,高数丈,名曰江祖石。
9、逻(lu)人:今称逻人矶,乃江边一巨石。人:一作叉。
10、鱼梁:地名,在逻人矶附近。
11、舟:一作行
12、平天:湖名,旧址在贵池西南的齐山脚下。
13、赧(nǎn):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14、个:如此,这般。
15、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16、白鹇(xin):大型鸟类,也叫白雉。
17、罝(jū):捕捉兔子的网,泛指捕鸟兽的网。
18、波:一作陂。
【赏析】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象,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箇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同上)。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很赞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