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读后感500字600字1000字400字母亲篇十篇_优美句子读后感20字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八:
近期,读了《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这是一部160年前写的书,出版之后,经久不衰,使汤姆叔叔成为美国的一个象征。汤姆叔叔与其说是本书的主角,倒不如说是本书的主要线索,通过他贯穿于全书的经历,使我们认识了生活在当时美国奴隶制下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文章中有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汤姆和哈里斯。两个人都是优秀忠诚的黑奴,但汤姆选择了顺从,而哈里斯选择了反抗。最后的结局也是天壤之别。汤姆最后的死令我很难过,但想想这也是必然的,因为他的思想被宗教禁锢,即使让他离开这个世界,他也认为这是上帝的旨意,欣然接受。没有对于死亡的恐惧,期盼末日审判的到来。其实全书对于宗教的描写和阐述是十分透彻的,使我也感到美国其实是一个宗教意识很强的国家。在悲伤之余,我觉得汤姆是幸福的,因为他有自己虔诚的信仰,这使他在面对困难时,很坦然,在辗转未知的人生路途中,能够随遇而安。这比起那些没有信仰或假教徒来说,内心的幸福是他们望尘莫及的。
读了这本书,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会有黑奴制度,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人类自产生之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于部分国家)。但这几种社会类型中,绝对的平等都是没有的。我想这源于人类总有一种自身的优越感所致。并通过人的肤色、出身、经济状况等一些硬性指标再将人分为三六九等,以便对自己等级之下的人进行欺压与蔑视,来满足人的虚荣心。人为什么不能平等相待,互爱互敬,真诚和谐,其实每个人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而通过对不如自己的人进行压迫,是可以暂时满足自己的虚荣,但随之而来的还是空虚。空虚象一个幽灵一样折磨着那些自视清高的人,高傲并没有给他带来永久的快乐,有的只是自私、贪婪以致最后的变态和精神崩溃。放眼全球,人类已经是世界的主宰,但人类之间矛盾重重,为利益分配斤斤计较,对于动植物,环境更是无情的破坏与毁灭,因为人类认为自己是最高贵的,是万物之主,所以为所欲为。为攫取更大的利益,轻而易举的发动战争,为经济高速发展,不惜破坏环境。都是为了表明人类与众不同,满足少数人的占有欲。当科学家警告我们,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白色的北极将变成绿色,海平面上涨,很多国家和地区将沉入海底,在地图上消失。人类不得不聚集在南非德班,讨论人类的未来。但在讨论中,国家之间的利益被摆在了首位,没有人愿意为人类的未来买单,大家都在博弈,期望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以便自己在未来发展的更快,这样就可以占据未来的主导权,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进而攫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德班会议开得异常的艰难,大家都只想更进一步,没有人愿意退一步,因为我们都想成为人上人。真正着急的还是科学家以及那些将要消亡地区的人民。中国有句俗话: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当看见我们人类的同胞由于气候变化而无家可归时,我们是否还有那么多功利的心思,而且我们的正常生活必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最后没有谁输谁赢,只有两败俱伤,地球最终的毁灭,我们任何人都逃不过。希望这次德班会议早点达成协议,让我们为地球的未来多尽一份力,倾听民众的声音,而不要受银行家和政客的蛊惑。
这本书给我的第二种感受,就是汤姆一直感觉很幸福,这种幸福不是表面的,是源自心里的幸福。无论是在谢比尔庄园还是被卖到任何地方,他都抱着感恩的心情去生活,即使在残暴的雷格里的种植园,他依旧内心充实的去生活。他从不抱怨生活,埋怨他人,而是一如既往的认真工作。虽然他目不识丁,但他却虔诚的祷告,圣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定层面上,我们认为汤姆是宗教的牺牲品,他应该像哈里斯一样勇于反抗,追求自由。但我们也同样可以清晰的看到,人应该有自己虔诚的信仰,这样生活才会有方向。回顾中国革命历史,很多革命先辈正是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献出生命在所不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党员干部,都希望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他们不讲条件,甘心奉献,为国家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的年轻人从各方面的条件来看,都强于他们的先辈,但很多人感到迷茫,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在众多的选择面前,犹豫不前,患得患失,错失机会。有的由于受社会不良思潮影响,成为拜金主义者,凡事讲条件,付出就要马上看到成效。我们的GDp在逐年增加,可百姓的幸福指数却在不断下降,除了生活节奏变化快,人与人之间沟通较少外,在社会转型时期,各方思潮发生严重的对撞,使人失去了原有的正确的信仰,而新的信仰又没有建立,导致现在中国人信仰缺失。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宗教与哲学是人类的两条腿。没有正确信仰的人,即使生活在科技相对发达的时代,物质极大丰富,也不会弥补心灵的空虚,不会有幸福感和充实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