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典短句 > 优美句子

寒食月夜

2021-10-13优美句子
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

赏析:

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州,自己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

望月怀思,自古皆然。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寒食的诗意

寒食的诗意

《寒食》

作者:韩翃

原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寒食:清明前一日谓之寒食,即禁烟节,汉制此日宫中钻新火燃烛以散予贵戚之臣。

2、御柳:御苑之柳,旧俗每于寒食折柳插门。

3、蜡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4、五侯:汉成帝时,封他的舅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他们被人们称为五侯。

5、斜:音霞。

诗意:

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

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

率先升起在皇庭贵族的宫里。

赏析: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月夜忆舍弟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及注释】

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

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

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

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

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

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

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1、戌鼓:戌楼上的更鼓。

2、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

3、长:一直,老是。

【赏析】

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月夜金陵怀古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

台倾鳷鹊观,宫没凤凰楼。

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

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注释

⑴谢朓诗:“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⑵《三辅黄图》:驰道,天子所行道也。今之中道。《宋书》:大明五年初,立驰道,自阊阖门至于朱雀门。又自承明门至于玄武湖。《六朝事迹》:宋孝武帝作驰道,自阊阖北出承明,抵玄武湖,十余里,为调马之所也。

⑶古丘,谓六代时陵墓。

⑷鳷鹊观,六朝所建宫室,今不可考。

⑸《景定建康志》:案《宫苑记》:凤凰楼,在凤台山上。宋元嘉中建,有凤凰集此,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