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歇后语大全_带马字的古诗绝句
22、 【一字入公门,千牛不能拔】(谚)公门:衙门。指诉讼状一经递入衙门,一字也不能更改。告诫人们写诉讼状应特别谨慎。
23、 口里吞了个毛杏子心酸
24、 【腊月天卖凉粉不赶个时候】(歇)凉粉:一种用绿豆粉等制作的凉拌食品,一般在夏季食用。指某人、某事物或某种现象出现的时间不适宜。
25、 【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怎样千变万化,本质上一样。马烽 西戎《吕梁英雄传》:吴为才一时劝解,一时威胁。软一套, 硬一套,万变不离其宗。
26、 【免死牌】在传统的戏剧、小说当中常常能看到免死牌的情节,据说,犯了死罪皆可赦免,多者免九死,少者免三死。那么,历史上真有免死牌吗?答案是肯定的,有。它是怎么来的呢? 免死牌是俗称,史料中称为丹书铁券,又名誓书铁券、丹书铁契等,是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保持,使其享受免死的特别证件。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免死牌,《周礼秋官司约》载有书于丹图之事。这就是今天俗语所说的铁券丹书。可见,这种特权证件在汉代以前就有了。也有人认为丹书铁券源于汉初。据《汉书-高帝纪下》载:(刘邦)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券,金匮石宝,藏之宗庙。这种铁券从中剖开,分为左右两块,左颁功臣,右藏内府,如果功臣本人及其后代犯了死罪,取两半券合二为一,可获赦免。颁发铁券要举行典礼,领取者要郑重宣誓,誓词为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砺),国以永存,爱及苗裔。南朝梁改为丹书银券,隋改为金书铁券,唐代又把丹书发展成嵌金,辽代继续升级为丹书金券,变得越来越珍贵,越来越不容易造假。明代朱元璋一登宝座就制作出一批免死牌,赐予二十八位功臣。丹书铁券究竟是什么样子?各代不尽一致,但大同小异。清雍正年间编写的《浙江通志》记载一块铁券很详细长一尺八寸三分,阔一尺一寸,厚一分五厘,重一百三十二两;其文嵌金,共三百三十三字。清代《台州府志》中,还刊有铁券嵌金文词和誓词。文词部分主要是所封的官职爵位、封地和功绩简要介绍。誓词为:长河有似带之朝,泰华有如拳之日,唯我念功之旨,永将延祚子孙,使卿长袭宠荣富贵。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可加责。 免死牌真的管用吗?得看皇帝的脸色,比如朱元璋杀害的那些开国功臣胡惟庸、李善长、蓝玉等,他们都有免死牌。可见,这种丹书铁券也非万能的护身符,如果超过朝廷允许的限度,这种东西形同虚设,皇帝可发免死牌,也可以收回免死牌,因为皇帝是金口玉牙,伴君如伴虎。
27、 长寿的秘诀在于劳动。
28、 爸爸干活不小心,手划破了点皮,又是吃药又是抹药。妈妈看见了说:你真是猴子屁股当疮治。(甘肃临夏)
29、 【啄木鸟翻跟头卖弄花屁股】(歇)比喻人卖弄花哨,或故意炫耀自己的本事或才能。含讥讽意味。 也作啄木鸟打跟头耍花丽屁股。 啄木鸟翻筋斗耍花丽屁股。
30、 飞机离跑道没辙
31、 考上秀才想当官,做了皇帝想成仙欲望无穷
32、 一日,得了满分的红红满面春风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语文卷子发下来了,我考得不好。说完,还故意撅起小嘴。妈妈看了说:真是猪鼻子插葱装象,十七还想哄十八?况且你还没十六呢!考得不错,对不?母女俩一阵哈哈大笑。(河南焦作)
33、 【软的欺,硬的怕】欺侮老实人,害怕厉害的人。成语:欺 软怕硬。老舍《茶馆》:他不敢!这路人我见多了,都是软 的欺,硬的怕!
34、 【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释义:比喻少数人,危害大,影响了集体。也说:一粒老鼠屎,打坏一锅汤,一块臭肉,坏了一锅汤。例句:咱要那个货做啥嘛?一个老鼠坏了锅汤!你收他,你和他互助去!我退!
35、 大年夜晒衣服今年不干明年干
36、 槽头上没马拿驴顶没法子的事
37、 【为人容易做人难】(谚)指人活在世上容易,要做个有品格、有作为的人不容易。
38、 【官高必险】(谚)官位高了,必定有风险。旧指权力倾轧,无过官场,官位越高,越成为倾轧的焦点。 也作官高必险,势大必倾。 官大有险,树大招风。
39、 【有同行的货,没有同行的利】(谚)同行(hang):同一行业。卖出同样的商品,得到的利润却不相同。指经商中全靠个人的智慧和管理能力。
40、 【冷处理】(惯)比喻事情发生后暂不解决,等有了合适的时机再作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