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十句话
2021-11-10优美句子
3:七种正道是各种计谋的必须对象: 如移尸稼祸,如果他人产生了憎不报复,那么移尸稼祸这一计谋将毫无作用也毫无意义;又如美人计,如果他人对此没有欲,有欲也不夺取,那么美人计将毫无作用也毫无意义;又如杀一儆百,如果人产生怕还是一样去做,那么杀一儆百这一计谋也将毫无作用也毫无意义. 4:七种正道是善恶,品性,德性与性格的根基: 如古代的那些臣子经常会说“多谢皇帝不杀之恩”,这种不杀必须要在杀的前提下才能是一种恩,也就是产生憎该报复的前提下不报复才是恩,如果在某种情况下对下臣都是不杀,那么这种不杀就毫无意义了;又如对某人行为怀疑, 他对我有仇却对我那么好,这其中必定有诡,值得怀疑,也就是他对我有憎只会报复我怎么会对我好呢?又如诚信是不让人产生恨的行为,如果他人对我产生恨还是一样相信我还是一样对我付出,那么诚信就成了多此一举也成了毫无意义;又如胆大,去做很可能会死,按原则上讲不能做,也就是心中有怕而不敢,如果还是去做就有了胆大的说法,如果没有产生怕而停止去做这一行为基础,那么胆大的说法就不存在了. 5:七种正道是人们行事的理由: 例如欲,我的理想是××,所以要××;又如悔,我这方面不行所以还是你来做;又如憎,他与我有杀父这仇,我怎能容他;又如我怕死所以我不敢去.如果反过来说那就不是理由,如 “他对我太好因此我要报复”,如果这句话说出来,必定没有人帮助,因为你支持了我还会遭到我的报复,这哪里还有人支持我呢?这种理由说出来不如不说。 6:七种正道是各阶层的行事原则: 例如赏罚分明,赏是自己得到他人的帮助与付出也就是产生了爱,罚都是由于他人让自己产生了憎,赏的目的是利用他人有的欲,希望他人再次付出,罚的目的是使他人产生怕而停止这样做.自己对某一个人赏罚分明是自己的做人原则,一家之主对一家成员赏罚分明是家规,一厂之主对一厂员工赏罚分明是厂规,一国之主对一国之人赏罚分明是国法,也就是说各阶层的做事原则都是一样的.一家之主只有能力对一家成员赏罚分明,一厂之主只有能力对一厂员工赏罚分明,一国之主才有能力对一国之人赏罚分明,也就是说各阶层的做事原则相矛盾时都是以强者的意志决定结果,弱者服从强者是由于怕而不敢违背,总之,各阶层只要是人他的做事原则都是一样的. 7:七种正道是各种动物进化的最终必然: 一切动物的进化最终都将必定向此七种正道靠近,人类只不过是在所有的动物之中先行一步就完全具有这七种正道,但也有少数的人在无道或反道中行事,这种无道与反道之人都在逐渐的遭到道的杀戮。那些坐大牢判死刑之人就是证明,那些和尚无后代就是证明。如果某一种动物一种正道都不具备,要想生存则根本就不可能。许多的高等动物也基本上具有三、四种正道,如:产生了欲便去夺取,产生了怕便停止进行,产生了憎便报复。经常说某动物有灵性多数也是说它产生感激之情,也就是产生“爱”回报,它们的有些行为并非有意识地为将来而如此去做,但它们的这种行为却起到了能生存的作用。但人的行为也只是基本上符合七种正道,因此需要通过教育来对人的行为修正. 8:只要是人就是感情用事的: 人都是因感情而变化的动物,只不过现实生活中人并不一定某一种感情单独存在,在一件事上会同时几种感情存在,也许“欲”中有“怕”,“怕”中有“憎”,“憎”中有“爱”,“爱”中有“恨”,“恨”中有“悔”等,从而会使得人有时做事处在两难之中。例如:忠孝难两全,“孝”就是产生“爱”回报,父母需要自己回报,但又“怕”上属产生“怨”;又如:小不忍则难大谋,不忍是因有“憎”,忍是因为“怕”难大谋;又如:大义灭亲,灭亲会让亲人产生“恨”,不灭亲又会让上属产生“怨”。 所谓情况有变是指什么呢?例如:本来有“爱”却又产生“憎”;有“憎”却又产生了“怕”;心中有“憎”又加上了“憎”,从而就会使得人的行为改变或停止或加速。 西方人说我们中国人总喜欢感情用事,实际上只要是人就是感情用事的,只不过是两难之中取舍稍有不同而已,但不管如何取舍都属感情用事,必须要知道感情有欲、爱、憎、恨、 怨、悔、怕七情,只要是人就永远走不出它的范围。 说了这么多简单的讲就是一句话:不管如何变化过来变化过去以不违背七种正道为准则,这就是高等动物——人
很赞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