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的好句子与解析54条
2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6.割鸡焉用牛刀。 割鸡焉用牛刀。 春秋・孔子《论语・阳货》。焉:哪里。本句大意是:杀鸡哪里用得着牛刀!牛刀用来宰牛,而鸡乃小禽,故杀鸡不必动用牛刀。此句比喻办小事不必花太力气,或大材不应小用。也有以“割”作“杀”的。
2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0.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 孔子《论语・为政》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32.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33.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 春秋・孔子《论语・先进》。过:过分,办事做过了头。犹:像,如同。不及:赶不上。本句大意是: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不做是一样,是不合适的。相对性还表现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越了这个限度,就和达不到这个限度一样会导致失败。《荀子・王霸》“过犹不及也,譬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影之枉也”,列宁曾说:真理如果加以夸大,就会荒谬绝伦,说的都是这一道理。可用于对某些容易犯“左”倾毛病者的劝说,或用于告诫好患急性病的人。
3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6.闻一以知十。 闻一以知十。 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闻:听到。本句大意是:真正会学习的人,应该是听到一就知道十。这是孔子与他的学生子贡一段对话的内容。孔子向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学得更好?”于贡回答说:“我哪里敢和颜回相比?颜回听到一就可以知道十,而我听到一仅仅知道二而已。”这段话的目的在于强调学习中应贯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灵活的原则,反对死记硬背机械照搬。这种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以增强教育效果的原则,是行之有效的正确原则。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9.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0.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4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4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6.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用你的公正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有负于你的人和事不要以怨报怨也不要以德报怨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与好朋友相处要有个度不要什么样的事都大包大揽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在什么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言寡尤行寡悔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让自己少一点后悔
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9.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50.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其取。
51.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52.躬自厚而薄于责人,则远怨矣。
53.每事问。 每事问。 春秋・孔子《论语・几佾(yì议》。本句大意是:每件事情都要请教。《论语・八佾》载:“子入太庙,~”。孔于是一个学识非常渊博的人,有弟子三千,日日向他求教。可他并不自满自足,遇见不懂的事情,还是一一向别人请教。这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精神,千秋以下,仍可作为楷模。
54.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