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书法爱好者句子47条
15.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16.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17.进山的地方,有一片大理石铺成的广场,广场上耸立着一栋高米,长米的牌坊,四个立柱支撑起一块匾额,上面锩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范曾题写的王羲之碑林五个怀素体的大字。
18.张扬跋扈,丝毫不受束缚,甚至整行一笔而下,有如神仙般的纵逸,来去无踪。
19.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20.举笔信手涂抹几下,一幅腾飞的巨龙即跃然纸上。他所画之龙,栩栩如生,雄奇魁伟而变化多端。陈容画龙往往不画整条,或画龙首,或画龙爪,忽隐忽现,似闻其声,如见其形,且泼墨成云,喷水化雾,神妙无比,人称“所翁龙”(陈容号所翁)。
21.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22.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
23.心老了以后,往往会喜欢一些沉静下来的东西,比如书法绘画,比如戏曲。因为不再有生活的节奏和韵律了,也渐渐失去争先恐后去要什么的意味。作者:雪小禅 出处:瘦金体
24.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25.虽然他已写得一手好字,却常移樽就教地向书法家请益,力求精进。
26.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27.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三皇五帝禅让,夏商文化灿烂;春秋战国硝烟,诸子百家争鸣;南北六朝竟奢靡,隋唐演义有传奇;在唐诗宋词的绝唱里,在书法绘画及丝竹声中,宏大的历史画卷铺展开了,文化底蕴所带来的厚重感,造就了中华民族,也注定了华夏儿女将一代代传承下去。
28.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可绍于古人。
29.鸾翔凤翥:翥:高高地飞起。比喻书法笔势飞动的姿态。
30.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31.举笔信手涂抹几下,一幅腾飞的巨龙即跃然纸上。他所画之龙,栩栩如生,雄奇魁伟而变化多端。陈容画龙往往不画整条,或画龙首,或画龙爪,忽隐忽现,似闻其声,如见其形,且泼墨成云,喷水化雾,神妙无比,人称“所翁龙”(陈容号所翁。
32.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那样弯曲。
33.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34.字形正倚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最末一行写歪了,歪得简直要倾倒,但这样的倾斜并不生硬,反倒更见自由,体现出他的任情恣性的一面,自成格调。陈容取势险峻,他结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他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
35.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
36.初写黄庭:黄庭:道家经典《黄庭经》,晋人有《黄庭经》小楷书帖。旧时评论书法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的成语。后用来比喻作事恰到好处。
37.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38.成形结字,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
39.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40.信手涂鸦:信:听凭,随意;信笔:随便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后来用“涂鸦”或“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也有人自称信手涂鸦,以示谦虚的。
41.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
42.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肩间架即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
43.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断》
44.龙威虎震: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45.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
46.临摹用工,是学书大要,然必先求古人意指,次究用笔,后像行体。
47.形者,其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