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家庭美德格言
32、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3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4、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3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37、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38、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3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40、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4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4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43、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
4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5、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颜氏家训有事》
46、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47、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48、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4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50、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破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5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5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寸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
5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5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5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8、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5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6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61、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6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6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6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6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6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关于好学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