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格言
39、不是从今天才开始,早在古代就已经这样传说了:沉默的人受到毁谤;话太多的人会受到毁谤;话太少的人也受毁谤;世界上没有不被毁谤的人。
40、在恶习行未成熟以前,行恶的人总工程师以为自己干得天衣无缝,但等到恶习行成熟时行恶的人便尝到不好的后果。
41、服务社会的人容易跟别人相处,乐于助人而且了解对方的需要,大方又有耐心地教导他人。这种大善人将来一定得到好报。
42、一个人做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做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清净与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
43、在急躁的人群中要容忍,在凶暴的人群中要温和,在贪婪的人群中要慷慨。
44、了解神圣永恒的事物,可适当地称为‘智慧’,对俗事的了解只不过是‘知识’罢了。
45、宇宙间每一件事物的形成都有其原因。完美的圣者不但解释生成原因,而且也说明每一件事物的消灭情形。
46、不及时努力学习,年轻力壮时就懒散不堪,生活没什么目标和思想,怠惰的人永远不能发现智慧之路。
47、让我们本著无限的爱心,去对待所有的生物,就如同慈母冒著生命的危险去保护自己唯一的孩子。
48、不沈缅于放逸,不贪恋感官的享受,具有热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可获得大安乐。
49、假如你心存怨恨,那么它不但会阻碍你心智的发展,而且使你无法判断那言论到底是对还是错。
50、每一项罪恶,对犯罪者本身的损害比受害者大多了。
51、一个人言谈时,应避免以尖酸刻薄的话去批评别人。
52、不要在别人背后说他们的坏话。
53、好人不贪执任何事物。他只谈论高尚的事,而不追求爱欲和享受。无论他遇到快乐或痛苦,智者总是不过于得意或哀伤。
54、所有的欲望,只有小小的甜味,而却隐藏着相当多的苦恼。
55、聪明的人,无论快乐或痛苦,都不会过度地表现他的感受。
56、沉溺在爱欲的人,宛如兔子困在牢笼里那般惊恐,为束缚和执著所缠绑,长期受苦痛的折磨。
57、不要轻信你自己的猜测,不要因为和你的意见相同而就加以相信,不要随便轻信权威。
58、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内心不易与恶事绝缘。
59、甚至当一个人拥有快乐时,这快乐仍然无法永远持久。
60、假如一个人痛改前非而开始行善,就如同明月不受乌云的笼罩,能照亮大地。
61、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外寻求。
62、乔达摩(释迦牟尼的姓)的弟子们:你们要好好觉醒,不论白天和夜晚,常常想念完美的圣者——佛陀。
63、在战场上征服百万雄师,远不如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是最伟大的征服者。
64、丈夫应以下面五种方式来对待他的妻子:第一、称赞对方的优点。第二、永远不轻视对方。第三、对她忠贞不二。第四、授予处理家务的职权。第五、常送给她精致的服饰。
65、读诵圣典虽然不多,可是遵照教法奉行,摒除贪欲、憎恨和愚昧,具有正确的智慧,心里没有挂碍,不贪恋今生和来世,便是启发心智的实行者。
66、预防胜于治疗。
67、有两种极端是修行人所不应做的。这两种极端是什么呢?‘贪图感官’的享乐是低级的、粗鄙的、俗气的、下流的,而且导致身心的损害;‘自我折磨’是痛苦的、卑鄙的,也同样会给身心带来伤害。然而完美的圣者所发现的‘中道’,避免以上两种极端,而带给你敏锐的洞察力和知识,引导你走向平安、睿智、觉悟和永恒的乐境。
68、能真正洞悉苦恼的真相,也就能够知道苦恼的来源,没有苦恼的境界和消除苦恼的途径。
69、执著自我的人,心智将会受到干扰。处处只考虑自我的人,给自己带来忧愁。
70、贪睡眠,爱闲聊,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做事情懒懒散散,急躁而没有耐心……是导致堕落的重大因素。
71、假使有人说你的坏话,你不需要心怀恶意、愤恨、轻视或者对他们不满。
72、情绪不稳定,不能被人信赖又不善待朋友的人,健康情况将大打折扣。
73、人是他自己命运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