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励志名言 > 格言句子

50岁左右工作座右铭

2021-01-24格言句子

  特异功能多数人都具有条件,应该是自然出现的现象。

  不是硬性追求得来的,主观使心气得到的特殊功夫,反而会失去健康,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的大师表演多了,结果50岁左右牙齿开始掉了,头发白了,有的不到60岁就走了,这是多么不值得的事情。

  这是拿命拿健康换功夫,而有一些人又专门追求特异功能。

  由于一些人道德观念差,等出现了一些功夫以后,就挟技卖弄、炫耀、搞名搞利。

  当时从我本身也缺乏对学子进行道德教育,我本身道德文化也没学好,现在学的也不够好,尚需向大家学习,主观上要求做的不够,也是值得反思的。

  5.从总的来看,浑圆桩心法多多,要求练功时间也是越多越好,这就失去了自然的原则。

  小数练功者因强调时间问题,出现了与工作、家庭生活家务的不协调关系,产生了矛盾。

  有的学子会问,既然浑圆桩心法弊端这么多,为什么还要举办“10期”强化班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人们对问题的认识,尤其是对大道大法的认识与浑圆桩的心法的认识要经过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尤其是这几年反复学习鬼谷老祖仙师的《本经阴符七篇》凝真法脉,才使我逐渐认识的,直到去年第10期强化班以后,和吕静宇老师真正下定了决心,推广先天混元庄,去年10月1日我在山庄首次宣布并讲了课。

  已经学习了浑圆桩心法再学先天的自己有个比较,进步会更快、更好,会更加热爱鬼谷老祖仙师的凝真法脉。

  鬼谷老祖仙师教诲,“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

  ”心法多多,往往造成了身心的不平静。

  鬼谷老祖仙师又教诲,“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虑之太虚,待神往来。

  ”鬼谷老祖仙师讲要“无为而求”。

  必需要有正确的心法传承为条件。

  鬼谷老祖仙师在“盛神法五龙”圣文中提出了有关“七个一”的教诲,不良的心法就远离了“一”了。

  在《道德经》里道祖关于静的教诲更多了,如在第十章教诲,“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呼

  ”第十六章教诲“致虚极,守静笃。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第五十五章“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等等道祖的教诲,都强调了静守的作用,不主张多种思想、多种心法。

  希望大家以鬼谷老祖、道祖的教诲为座右铭。

  后天的浑圆桩心法助长诱惑了少数修持者的私心、情欲的膨胀,先天的混元庄就避免了这些,反而加强了道德自我性情的陶冶修养。

  通过后天心法弊端使我反思到:1.人们的主观思想一定要符合天道的道理:①天道的根源性(自燃性):静为之枢,心法多多,就不静了;②天道的规律性: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心法总是在体内燃烧不能平静。

  身体过早就走下坡路,这是心法多出现了不平衡,而耗气多的原因;③天道的原则性:无为自然,心法多了追求了就不自然;④天道的法则性:在阴阳中不断自我调节平衡,一味的追求功感只求阳不求阴,只求功感而失去了静的法则。

  说明人使用主观的意识会脱离客观自然的轨迹。

  违背了天道的规律、原则一定会受到惩罚。

  2.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一味追求功感,有了眼前的兴奋,失去了以后的健康或以此功夫换得名与利,又以健康做代价,这是不划算的。

  人以健康作支柱,眼前长远利益相统一,这是天道的原则。

  3.人的思想言行应以“一”作原则指导,“一”又是静,“一”又为宗,“一”又为根,道祖、鬼谷老祖仙师的圣作中都提出了关于“一”的教诲,而后天的心法多多,违背了“一”的原则、法则。

  这就是说,读经书讲一,下来自己练的是二、三、四。

  说明学一套,做又是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失去了做人的原则,失去了道的根本。

  应是一、一到底,不变样,不走形。

  4.天道生法了万物,我们应效仿天道,而后才能引发自身的潜能,开发智慧,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客观自然的行为中。

  况且人人又各有分工不同,各有各的作用,除人的共性以外,又都各有个性,这个个性也是自然的,不是勉强而为的。

  勉强、主观上的意识必以自我损失健康而告终。

  效法就是行不言之教。

  种种心法是后天的。

  先天无法而自然,后天有为是心法。

  开始可以心法“一”字做前提。

  如先天混元庄“意息相随,心随息”入了门,就不要了,自然而然了。

  “意息”就只是一个“息”字而已,不能再要别的名堂了。

  5.鬼谷老祖仙师的“持枢”教诲,凝真法脉,道祖的《道德经》等经书是我们常学的经典,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想起来就学一阵子,应天天学,对照圣真的教诲,做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我过去就没有学精、学通、学好,近几年才勤奋了一些,还是差得远。

  今后我们大家一起学,共同进步。

  6.王芗斋先生说过:“执着己身不是道,离开己身事更糟”,心法多了就执著己身了,人体生命与自然合拍就健康长寿,拘泥于自身,会影响身心的洒脱。

  7.不要把修持当作名利的追求,而应作为效法天道,终身道德行为的向往至高理想。

  过去不少学子当作一时的爱好、情趣、名利的需要,这是应该说明的。

  好了,希望大家继续讨论、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