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名言经典名言_名言名句
【17】、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曾国藩笔记》。
【18】、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曾国藩日记》。
【19】、 慎独则心安。故能慎独,能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曾国藩日记》。
【20】、 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曾国藩日记》。
【21】、 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况我之气血亲亏者乎!今惟有日日静养,节嗜欲、慎饮食、寡思虑而已。《曾国藩日记》。
【22】、 静坐克己,静坐反思。《曾国藩日记》。
【23】、 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曾国藩笔记》。
【24】、 静则生明,动则多咎,自然之理也。《曾国藩笔记》。
【25】、 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弈者惑而傍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曾国藩笔记》。
【26】、 诚能主一,养得心静气恬。《曾国落日记》。
【27】、 总要静养,使精神常裕,方可说工夫也。《曾国藩日记》。
【28】、 养生之道,当于眠、食二字悉心体验。食即平日饭菜,但食之甘美,即胜于珍药矣。服亦不在多寝,但实得神凝梦甜,即处刻,亦足摄生矣。《曾国落日记》。
【29】、 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曾国藩日记》。
【30】、 忿、欲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可谓BBB至论。《曾国藩日记》。
【31】、 养生家之法,莫大于惩忿、窒欲、少食、多动八字。《曾国藩日记》。
【32】、 精神要常令有余,于事则气充而心不散漫。《曾国藩日记》。
【33】、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曾国落日记》。
【34】、 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关涉。《曾国藩日记》。
【35】、 余寸心坦坦荡荡,毫无疑怖。人谁不死,只求临终心无愧悔耳。《曾国藩日记》。
【36】、 读书之道,博学详说;经世之才,遍采广询。自度智慧精神,终恐有所不逮,惟当谨守绳墨,不敢以浮夸导子弟,不敢以暴弃殆父母之遗体。其有所进,幸也;无所进,终吾身而已矣。《曾国藩日记》。
【37】、 读书穷理。不办得极虚之心,则先自窒矣。《曾国藩日记》。
【38】、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曾国藩读书录》。
【39】、 学者之识,当仰窥于瑰球俊迈,诙诡恣肆之域,以期日进于高明。若施手之处,则端从平实惬适始。《曾国藩笔记》。
【40】、 山之有主峰,画龙者之有睛。物不能两大,人不能两首,文之主意亦不能两重,专重一处而四体停匀,乃始成章矣。《曾国藩笔记》。
【41】、 不能主一,无择无守,则虽念念在四书、五经上,亦只算游思杂念,心无统摄故也。《曾国藩日记》。
【42】、 读书时,心外驰,总是不敬之咎。《曾国藩日记》。
【43】、 守坐室内,一书不读,悠忽如此,何以自立?《曾国藩日记》。
【44】、 艺成以多作多写为要,亦须自辟门径,不依傍古人格式。《曾国藩日记》。
【45】、 天下事皆须沉潜为已(之),乃有所成,道艺一世。《曾国藩日记》。
【46】、 日内心沽滞于诗,明知诗文以积久勃发为佳,无取乎强索,乃思之不得,百事俱废,是所谓溺心者也,戒之。《曾国藩日记》。
【47】、 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曾国藩读书录》。
【48】、 不朽之文,必自襟度远大、思虑精微始也。《曾国藩读书录》。
【49】、 文章之道,分阳刚之美、阴柔之美二种。大抵阳刚者,气势浩瀚;阴柔者,韵味深美。浩瀚者,喷薄出之;深美者,吞吐而出之。《曾国藩日记》。
【50】、 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己,庶渐渐可人佳境。《曾国藩日记》。
【51】、 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曾国藩日记》。
【52】、 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曾国藩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