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前献花名言大全_名言名句
83、 【禅语感悟】 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隐峰禅师自认为学有所成,就得意起 来,开始目空一切,骄傲自大,结果受到了石头禅师的打击。
84、 世间一切重苦,无过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舍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况轮回未出,难免堕落,猪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钻?驴皮袋,马皮袋,何所不取?此个人身,最为难得,最易打失。一念之差,便入恶趣。三途易入而难出,地狱时长而苦重。七佛以来,犹为蚁子,八万劫后,未脱鸽身。畜道时长已极,鬼狱时长尤倍。久经长劫,何了何休?万苦交煎,无归无救。每一言之,衣毛卓竖。时一念及,五内如焚。是故即今痛念生死,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也。《彻悟禅师语录》
85、 【天天禅语】常保自我警惕的心,懂得如何做对的事,人生就不会后悔。
86、 拜佛容易敬心难,意不虔诚总是闲,五体虚悬空费力,骷髅磕破也徒然。(明)憨山《费闲歌》
87、 虽三藏十二部,言言互摄互融,然必得其要,方能势如破竹。(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二
88、 大凡诸佛菩萨进修之门,有正有助,有实有权。理事齐修,戒乘并急,悲智双运,内外相资。若定立一宗,是魔王之种;或亡泯一切,成己见之愚。(五代)延寿《万善同归集》卷上
89、 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这是人天性中的缺陷,但这并非无法弥补。我们应该时刻抱着这样的态度:自己对别人的态度,就是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如果因为自私而抛弃别人,那别人也一定会抛弃我们。只有心底无私的人才有可能受到他人的尊敬,并且取得他人的信任与拥戴。一个想要改正自私心态的人,不妨多做些利他行为。一、关心和帮助他人,为他人排忧解难。二、尽自己所能地做一些慈善事业,如捐款或做志愿活动等。三、从让座或借东西给他人这些小事情做起。四、与人分享自己所拥有的,使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90、 若将我仔细分析一下:在未出生之前,我是谁?出生在人间,我又是谁?今天与人计较,又能得到什么?到底哪一天、哪一刻的我,才是实实在在的我呢?其实,每一个我都是虚幻不实的。
91、 【感恩】 为人应该感四种恩德:一是天地之恩,二是父母之恩,三是三宝之 恩,四是众生之恩。
92、 多一分宽容,就会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善良,就会多一分希望,你的一个甜美的微笑,你曾经扶助他人的一双温暖的手;你付出的关怀洒出的爱,哪怕只有萤火虫一般微弱的光亮,也会温暖一颗孤寂的心灵。
93、 暗因明果。别人悠闲而富,你辛苦而贫,只是现象,其中必有原因。可能别人抓住了办事的要点,事半而功倍;而你没有忙到点子上,每天做的都是价值不大的事。为什么没有忙到点子上?这跟知识、经验、智能不足有关。为什么知识、经验、智能不足?这跟以前下的工夫不够有关。以此来看,现在得到的正好是自己该得到的。有一位小画家对一位大画家说:我一天可以作一幅画,需要一年卖出去。大画家说:我正好相反,一年作一幅画,一天能卖出去。工夫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价值更是天差地别,两位画家,谁该做个忙碌的穷人,谁该做个悠闲的富人,岂不是一目了然?
94、 存有缺憾,生命才拥有张力,正是那个缺失的部分,使我们保持着生命的弹性,不断聚集能量、力量和度量,一步步接近目标。
95、 任何经验和智慧,不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教会的,既不能照搬也不要当成包袱背。在任何时候,都要开动脑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96、 菩萨所持之戒,于摄律仪戒、摄善法戒外,更增一饶益有情戒;即一举手一投足之动机,悉以利群为前提;若不然者,则犯戒。(民国)太虚《中国现时学僧应取之态度》
97、 最好的心境,是静心和沉稳。水面静,才能映出完整的月亮,心静才能接受宇宙良好的信息和能量。接受良好的信息,才有良好的心态,心态决定成败和苦乐;接受良好的能量,是养生的最佳途径。
98、 .以大乘大菩萨戒,谓观唯心,本无外色,无色可破,相空亦无,离取相过,故名持戒。又云:一切凡圣戒,尽心为体。(五代)延寿《观心玄枢》
99、 勇于承担,才有改变的机会。
100、 人们往往无法逾越欲望这条鸿沟,甚至会因为过强的欲望而毁灭了自己。人心难满,欲无止境,人们就这样在生活中逐渐迷失了自我,这也正是人性的最大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