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名言及翻译
【译】:意志不坚强的人,智力就不能得到发展;说话不诚实的人,做事也不会有成果。
13.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的人会努力学习,而不愿向别人请教的人就会骄傲自满。
14. (不之谓甚,其可再乎?)《左传》
【译】:坏事做一次已经很过份了,哪还能再做第二次呢?说明错误不能重犯。
1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用来比喻踏实工作、卓有成就的人,不自夸,自然会得到人们的崇敬。
16.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宋朝陆九渊《陆象山集?语录》。
【译】:看见好的,就要改变自己的态度而去向他学习;有了错误,就要改正
17.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儒效》
【译】:聪明并且喜欢向别人请教,然后才能成为有才能的人。
18.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调张籍》
【译】:蚂蚁想援动大树一样可笑。现在常引用这两句来讽刺那些过高估计自己的人。
1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译】: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20.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译】:努力去做的人就可以成功,努力前行的人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21.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僖公十四年》
【译】:比喻基础没有了,赖以生存的东西也就不能存在
22.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一》
【译】: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作以后行事的借鉴。
23.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战国策?楚策四》
【译】:比喻出了事故或犯了错误之后,如果及时想法补救,还可以防止再受损失。
24. (路漫漫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译】:道路是那么遥远,但我仍将到处追求真理。
25.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代傅玄《太子少傅箴》。
【译】:比喻接近好人,容易变好;接近坏人,容易变坏,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26.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译】:一个人没有长远的打算,就必然会有眼前的忧虑。
27.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译】:不要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28.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周易?系辞下》。
【译】:采用不同的方法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29. (不飞则己,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译】: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作出惊人之举。
30.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代司马迁
【译】:比喻有的人死得很有价值,有的人死得毫无价值。
31.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子?告子上》
【译】: 人心是用来思考的,思考就会有所得,不思考是不行的。
32.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韩非子》
【译】:袖子长有利于跳舞,本钱多有利于做买卖。比喻做事有所凭借,容易成功。
33.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译】:木头用墨线量,就能取直,金属做成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这两句话用来说明,人们要经过学习、磨炼,才能进步。强调了学习、锻炼的重要性。
34.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译】:忽视微小的漏洞,可能造成大祸,启示人们懂得防微杜渐的必要性。
35.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译】:现在常用来比喻:宁可为正义事业而牺牲,决不丧失气节而苟活。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译】:我定当登上泰山极顶,高瞻远瞩,那时,所有的山岭定会显得十分矮小。从《孟子尽心上》中“登泰山而小天下“一语化出,表示有远大抱负,或用以说明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36.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刘禹锡
【译】:木的新叶催落了旧叶,奔腾的流水前波让位给后波。比喻新旧事物交替的必然性,说明“新陈代谢”是自然界的规律,启示人们支持新生事物。
37. (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译】:学习知识不能只靠书本,要联系实际,亲身实践。
3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语见陆游
【译】:比喻绝境中的希望和转机,给人以安慰和鼓励。
39.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扬万里《小池》
【译】:形容新生事物刚一露头就能敏锐地觉察到
40.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译】:学习要想取得成绩,必须不断的吸取新东西,才能写出新鲜活泼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