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名言名句 王夫之名句
51、言饰于外,志藏于中;言发于先,行成于后。
52、言期于理而已耳,理期于天而已耳。
53、夫欲使天下之无小人,小人之必不列于在位,虽尧、舜不能。
54、道广而不精,存诚而不知闲邪,于以求知人之明,不为邪慝之所欺,必不可得之数矣。
55、吾之与学者相接也,教无不可施。吾则因其所可知,而示之知焉;因其所可行,而示之行焉。其未能知,而引之以知焉;其未能行,而勉之以行焉。未尝无有以诲之也。
56、性藉才以成用,才有不善,遂累其性,而不知者遂咎性之恶,此古今言性者,皆不知才性各有从来,而以才为性尔。
57、是故苛政之足以败亡,非徒政也,与小人为类,而害乃因缘以蔓延。
58、天有成象,春其春,秋其秋,人其人,物其物,秩然名定而无所推移,此其所昭示而可言者也。
59、大张之余,必仍之以弛;大弛之余,必仍之以张。
60、乃居德于弘,则正心诚意之不讲,而天下之大本以遗;自谓无疑于道,则格物致知之不用,而天地之化育,其日迁于吾前者,具忘之矣。
61、必不为者,断之自我,求诸己者也。
62、洒扫应对,形也。有形,则必有形而上者。精义入神,形而上者也。然形而上,则固有其形矣。
63、王素娟.谈“因材施教”的历史演变及现实意义[n].中国教师站,2008-12-13
64、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
65、唯于圣人之言,洗心藏密,以察其精义;则天之时,物之变,极乎深而研以其几。
66、天下之有无,非思虑之所能起灭。
67、是故奇者,举非奇也。用兵者,正而已矣。
68、原其学于夫子之时,年已过矣,习气已深而不易革矣;唯天资之高,故亦能以圣人为法则,而不陷于邪。
69、盖心原以应事,而事必有其理。其事其理,则皆散见于文而可学也。
70、刘翠红.王夫之美育思想初探[n].德州学院学报,2008-2第24卷第1期
71、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末成可成,已成可革。性也者,岂一受成亻刑不受损益也哉?
72、士不益端,学不益醇,道不益明,则上之求之也亡实,而下之习之也不令也。
73、而有人焉,言不及於戏豫,行不急于进取,则奉天则以鉴之,而不见其过;将以为合于圣人之言,而未知圣人之言初不仅在于此。
74、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75、若以其形而下者言之,则彼此各有其事,各有其用,各有其时,各有其地,各有其功,各有其效,()分致而不相为成,安得谓大且精者为小者之本乎哉?
76、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
77、以此为功而不舍,则于仁之即吾身而具、即事理而显者,无不见焉。
78、无他,在知其人之言,而不知古今先哲之言也。
79、唯智小而图大,志陋而欲饰其短者,乐引取之,以钳天下之口,而遂其非。不然,望而知其为妄人,岂难辨哉?
80、乃自初学言之,则事亦有其小大,理亦有其小大;而自上达言之,则事自分小大而理一贯也。
81、君知否?雁字云沉,难写伤心句。
82、取天下之可有得者以自矜其不取而为德也,此固近似圣言而无实矣。
83、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84、小人之道,有必为,无必不为。
85、唐之乱,贿赂充塞于天下为之耳。
86、是者有功,而功不必如其所期;非者无功,而功固已施于世。
87、无大臣而小臣瓦解;小臣无可效之忠,而宵小高张;皆事理之必然者。
88、免役之愈于差役也,当温公之时,朝士已群争之,不但安石之党也。
8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90、纳士于圣人之教,童而习之,穷年而究之,涵泳其中而引伸之。
91、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
92、若思吾之当哀而哀焉,是以哀为不得已,而聊相应酬,吾恐其有声而无泪,有泪而不生于心。
93、唯其大且精者之不能即摄小且粗者而共为本末,故曰大小精粗,俱学者所不可遗之事。
94、必为者,强物从我,求诸人者也。
95、正邪存乎人,是非存乎言,功罪存乎事。
96、君子之不自欺,诚惮之也。
97、“王夫之名言名句”网址为:http:///mingyan/71044.html,欢迎复制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
98、古今之变迁不一,九州之风土不齐,人情之好恶不同,君民之疑信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