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纳什名言
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进行选择。
这两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盘算过程:假如他招了,我不招,得坐10年监狱,招了才5年,所以招了划算;假如我招了,他也招,得坐5年,他要是不招,我就只坐3个月,而他会坐10年牢,也是招了划算。
综合以上几种情况考虑,不管他招不招,对我而言都是招了划算。
两个人都会动这样的脑筋,最终,两个人都选择了招?结果都被判5年刑期。
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 (被判1年刑)就不会出现。
这就是著名的“囚徒困境”。
它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这就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
实际上,如果两个都抵赖,各判刑1年,显然比都判5年好,但实际上做不到,因为它不满足个人理性要求。
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张三和李四都会想,如果我抵赖而对方坦白的话,自己就可能判刑10年,理性的人是不会冒这种险的。
但张三和李四都理性选择的结果,两人都被判了5年,最优的被判1年的结果并没有出现。
也就是说,对每个人而言都是理性的选择,但对于整个集体来说却是不理性的。
这与传统经济学所言的结论相悖。
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看不见的手”,它调节的结果是每个人的理性选择最终会造成对整个集体的最大利益。
实际上,就像囚徒困境一样,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参与选择的人数只有少数几个的时候会失去作用,因为这个时候,人们决策的过程会考虑其他参与者的想法,就像赌博和下棋的时候一样,这就和买家和卖家数量都巨大时的完全竞争不完全一样,需要新的一套思路进行研究。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个并非最优的结果,就是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结果,这个结果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
博奕论中最基本的概念就是“纳什均衡”,一谈到博奕论,人们说的最多的最著名的也是“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战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组成,也就是说,给定别人战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参与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战略使自己获得更大利益,从而没有任何人有积极性打破这种均衡。
当然,“纳什均衡”虽然是由单个人的最优战略组成,但并不意味着是一个总体最优的结果。
如上述,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的情况下,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
从这个意义上说,“纳什均衡”提出的悖论实际上动摇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石。
同时,它也提示我们: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
实际上,如果上述两个囚徒能够串供进行合作,那么他们一定会选择都抵赖从而只因偷盗罪被判1年,当然,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警察才对他们隔离审查从而获知了事实真相,对囚徒而言最有利的合作结果才没有出现。
“纳什均衡”描述的就是一种非合作博奕均衡,在现实中非合作的情况要比合作情况普遍。
所以“纳什均衡”是对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的合作博奕理论的重大发展,甚至可以说是一场革命。
今天,纳什均衡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尤其在进行制度分析寸,我们可应用它得出一个很重要结论:一种制度(体制)安排要发生效力,必须是一种纳什均衡。
否则,这种制度安排便不能成立。
(据《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理论》一书)采纳哦
翻译史蒂夫纳什的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我去做,所以拿不到总冠军我也不会去自杀”This is important to the world there are many things waiting for me to do, so can not get the championship I would not commit suicide
约翰纳什生平生于1928年6月13日。
父亲是电子工程师与教师,的老兵。
纳什小时孤独内向,虽然父母对他照顾有加,但老师认为他不合群不善社交。
纳什的数学天分大约在14岁开始展现。
他在读博士时刚刚二十出头,但他的一篇关于的博士论文和其他相关文章,确立了他博弈论大师的地位。
在20世纪50年代末,他已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了。
然而,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30岁的纳什得了严重的。
他的妻子艾利西亚———物理系毕业生,表现出钢铁一般的意志:她挺过了丈夫被禁闭治疗、孤立无援的日子,走过了惟一儿子同样罹患的震惊与哀伤……漫长的半个世纪之后,她的耐心和毅力终于创下了了不起的奇迹:和她的儿子一样,纳什教授渐渐康复,并在1994年获得经济学奖。
如今,纳什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并重新开始科学研究。
他现在是数学教授,但已经不再任教。
学校经济学系经常会举办有关博弈论的论坛,纳什有时候会参加,但是他几乎从不发言,每次都是静静地来,静静地走。
电影《美丽心灵》中的约翰纳什以及他的故事是真的吗约翰纳什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出对拓扑、代数几何、博弈论和逻辑学的兴趣。
约翰冯诺依曼在1944年与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士特恩著述博弈论和经济行为,通过阐释二人零和博弈论,正式奠定了现代博弈论的基础。
1950年,22岁的纳什以非合作博弈为题的27页博士论文毕业。
他在那篇仅仅27页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也就是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
为什么说约翰纳什是悲情天才纳什的学术成享国际声誉之时,到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困扰。
他的及室友、邀请纳国效力的神秘人,都出自想象。
虚幻与现实真假难辨,给纳什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障碍。
许多国际大奖也都因为他的身体状况而与他擦肩而过。
每次的最高荣誉都是因为他的身体状况而擦肩而过,约翰纳什是一个天才,但是他的经历就只能用悲情来形容,由此得出悲情天才的称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