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简短的佛家禅语_正能量的句子经典简短
25、 每有受灾就是福,能投入做帮助人的人,就是福中福。
26、 染指流年,仿佛一场盛大仓促的逃亡,葛然回首,轮回更迭作罢。不过一世绚烂的烟花。且作飘零,都划破在静谧的天穹,怀揣一份参不透的禅意执着的一襟心事。风吹对影笑,月光撩寂寥,凝蕴起一层薄纱,月笼水寒轻披在我的身上。涟漪波澜荡起月的清幽,总是来不及眺望太多的憧憬迷惑内心的阴霾,缱绻在梦想的意境中,游离在感伤与理想的边缘。
27、 充满怨恨的生活,只会把自己推向死亡的深渊。那些心存报复的人, 其本身内心也在承受着痛苦的折磨。心存仇恨的人,如果有一天能找回自 己的本心,踏上修行之路,他们所做的一切坏事,都会如同裤脚上的泥土 一样,抖一抖就全掉了。以德报怨,以一颗慈悲心待人,我们就能找到心 灵的一方净土。
28、 欲望从何而来?来自我们对物质名利所怀抱的虚荣享受,来自我们可怜的自尊,来自我们自大的面子,来自我们对物质的无限渴望。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他把个体心灵划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领域。本我只根据快乐原则追求直接性欲的满足,自我以现实原则为指导,并必须按本我的意志行事,超我即道德化的自我,根据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本我,以达到自我理想的实现。
29、 风雨人生,一路飘摇。谁都无法将每一个烟火过成行如流水。但我相信,走过风雨兼程,走过悲欢离合。总会有柳暗花明,春暖花开。待有一天,所有繁华都成空,时光里只剩下我与那些往事,就让我携一世安然淡淡修行。从此,在心中种一株菩提,听佛说禅。
30、 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夫一菩萨开导百千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其道意亦不灭尽,随所说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无尽灯也。《维摩经》卷上,菩萨品
31、 世间有很多大与小的问题,需要人们做出判断,进行选择。不同的人对大、小的认识存在着广泛的差异,因而也有着不同的选择。比如上边这个例子,他们选择了保留住自己的性命,杀死向导,而从结果上看,这个选择却是以害死全体为代价的。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他们一定认为自己选择了大的、好的,放弃了小的、坏的,可结果却告诉他们不是这样。
32、 学者问禅师:什么是静心?禅师答道:平等心是静心,宽容心是静心,慈悲心是静心,寂静心是静心。学者又问:如何在静心中获益,继而开悟。禅答答:脑中一片空白不算静心,真正的静心需要从慈悲中修得,因为慈悲,所以能够理解世界的得失、成败,就能坦然面对情感、名利。若能从慈悲中,获得静心,那便是超脱,你也便开悟了。
33、 怎样放嗔毒?那就太简单了,别人一句话不妥,便怒气上涌;别人一件事不当,便火冒三丈;别人一个眼神不对,便怀恨在心。哪怕跟自己没有明显关系的事,例如别人说话嗓门大一点,走路急一点,相貌漂亮一点,衣服新潮一点,化妆美观一点,住的房子大一点,开的车子贵一点,口袋里钱多一点都可以成为嗔的理由。一般来说,关系越近、接触越频繁的人,相互之间更容易生起嗔心,例如,在有的妻子心里,无论丈夫怎样的表现,都值得生气:性格刚强叫霸道,性格温和叫软弱,性格适中叫不温不火;说话多了叫唠叨,说话少了叫冷漠,说话不多不少叫狡猾;不爱干活叫懒惰,勤快干活叫没出息;经常献殷勤叫花心,很少献殷勤叫不懂爱,不多不少,肯定心怀鬼胎,否则怎么做得这么好?总之,心里嗔毒太多时,一定会找各种渠道发泄出来,那跟对方的表现没有必然关系。
34、 【天天禅语】忍而无忍是真修行;忍无可忍而以牙还牙是凡夫。
35、 那些低至尘埃里的花蕊,无论你是否亲近,它总会自开自落,临水照花的牵挂,终是暖了灵犀,那一片青翠悄悄爬满了心墙。小半生的情愫,禅意点点,都在生命的留白处,开出了一程一程的珍惜,悄然无声,散落初夏的光阴里。
36、 (四)知惭愧世倘有人,能知惭愧,是名诱进,如策良马。《法句经》卷上,刀杖品
37、 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广学多知无益。神识转昏,设教只为标心。一切众生,但见本性,余习顺灭,神识不昧。须是直下便会。《达摩大师血脉论》
38、 一位朋友曾抱怨:世上的许多恶人为什么生活很好;世上的 许多善人为什么举步维艰。我说,这是报应。朋友不解:恶无恶报, 善无善报,这算什么报应?我一时也说服不了他,就给他一个建议: 有空读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几年后,这位朋友与我再次见面, 一点抱怨的心都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