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语录大全 > 情感语录

春景的诗句_借春景抒情的句子

2021-10-10情感语录
作者在这三支曲子中描绘了十分甜美、令人迷痴的春景:繁花凋谢,却被蜂儿酿成了蜜糖;细雨飘飘,燕子用它和泥筑成了自己的窝。绿窗春宵,甜梦忽醒,原来是窗外晓莺在呼唤。孟浩然春眠不觉晓、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的诗境,都在这里得到了化用。在细小的物像中显出大自然复苏后的生机。

田园春景的诗意

田园春景的诗意

《田园春景》

作者:范成大

原文: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注释:

1、土膏欲动:土地解冻的意思。土膏:形容泥土滋润肥沃。

2、雨频:雨下得很频繁,下得次数很多。

3、催:催促。

4、一晌(shǎng):片刻,一会儿。形容在很短的时间里。

5、荒畦:没有栽种的荒地、荒园。

6、鞭笋:竹根上生出的新笋。鞭:竹子埋在地下的茎。

诗意:

春回大地,泥土变得十分滋润,

春雨频频,

催动各种各样的花草一下子都出芽、抽叶、开花。

屋后的那片荒畦长满了野花野草,

连邻居家的竹鞭也从院墙下穿出来,

长出了嫩嫩的竹笋。

赏析:

本篇是春日田园杂兴十二绝中的一绝。作者以自己的住宅为基点,将笔墨拓展开去,含蓄而又生动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绿满人间的信息。一、二句先以简洁明快的线条,勾勒出悄然来临的春天的轮廓。土膏欲动,是说随着土地的解冻,地气已经回苏。着以欲动二字,不仅将静态的显影转化为动态的观照,而且还赋人情予物态,写出了土膏在春光的沐浴下不甘偃息、意欲有所作为的内心萌动。如果说土膏欲动是着笔于地貌的话,那么,雨频催则落墨于天候,进一步将春意申足:春雨潇潇,仿佛在提醒和催促人们应及时耕作。真是天上地下,无处不回荡着春天的足音、无处不映现着春天的踪迹。这一句已使读者感到一股春天的蓬勃气息扑面而来,但更能见出春天的神奇力量的还是紧接着的万草千花一饷开一句。一饷,即一晌,是片刻间的意思。色彩斑斓的万草千花片刻间便全都舒展开它们的笑靥,将原来不免萧索的田野、山坡装点得无比妖娆、无比芬芳,这该是何等令人目眩神迷的壮观!造成这一壮观的春天的魔杖又该有多么神奇!无疑,这里,万、千,是极写春天的魔杖的作用范围之广,一饷,则是夸言春天的魔杖的作用效应之疾。

第三句由全景化为中景,即由总写铺天盖地的春光转为展现屋后一角的春色。舍后荒畦犹绿秀,既称荒畦,原先之芜乱可明。连荒畦也披上一身绿装,变得秀色可餐,那么,在偌大的江南平原上,该呈现出怎样一番姹紫嫣红开遍的景象也就可想而知。显然,这一句暗含春风又绿江南岸之意,旨在诱发读者的逆推式联想。它从另一角度显示了春风化荒芜为绿秀的力量。

末句着意推出邻家鞭笋过墙来这一特写镜头。视野虽更为缩小,诗境却愈加张大。前面三句,巨如天、地,细如花、草,俱已攫入笔底,成为无边春色的传播媒介,但终究还是泛写,难收笔酣墨饱、神完气足之效。于是,作者便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转而致力于特写。那么,以什么作为特写的对象呢?作者别具匠心地选取了一支由邻家穿墙而来的竹笋,并将它放大到占据整个画面的程度。本来,几场春雨过后,破土而出的竹笋当数以万计,但作者却仅于万中取一,试图以纳须弥于芥子的笔法,借此一斑,透视那无边春色和无限春意。在作者笔下,区区此笋,破土而出之后又穿墙而过,充分显示了春天所赋予它的旺盛而蓬勃的生命力。不仅如此,细予寻味,穿墙来三字还暗寓满园春色关不住之意,同样可以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不言而喻,加上这一笔,使全诗显得气韵生动、血肉丰满。

描写春景的古诗词

1、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左纬《春晚》

2、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李商隐《重过圣女祠》

3、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王之涣《宴词》

4、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5、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8、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