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经典语录
46、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47、学佛当以明心见性为本,断恶修善为行。
48、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49、能不起分别心,无心任运,就不生烦恼;心若分别,即成见尘,就有烦恼,就被苦乐境界转了。
50、众生习气毛病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这是佛的善巧方便。你有什么病,就给你什么药。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51、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五欲是财、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52、食也有利有害。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古人一心在道,野菜充饥,必定菜根香。如潭州龙山和尚那样:“一池荷叶衣无数,满地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53、世间七珍,虽称为宝,享乐一时,毕竟成空,只能养生,不能脱死。若佛三宝,则能息无边生死,远离一切大怖畏故,永享常乐。
54、参禅念佛都是入道妙门,不分高下,可以互通,圆融无碍。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与净本相辅而行。
55、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56、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者,净中之禅,禅与净,本相辅而行,奈何世人偏执,起门户之见,自赞毁他,很像水火不相容。
57、凡关世道人心者,莫不疾首痛心,力求和平挽救人心,使归正轨,重仁慈不重武力。勿贪口腹,见利忘义,则杀心不起。杀机若息,劫运潜消矣。
58、五戒者,一杀戒,二盗戒,三淫戒,四妄语戒,五饮酒戒。此五戒名曰学处,又名学迹,是在家男女所应学故。又名路径,若有游此,便升大智慧殿,故一切律仪妙行善法,皆由此路。又名学本,诸所应学,此为本故。又名五大施,谓以摄取无量众生故,成就无量功德故。
59、人心不古,置因果于罔闻,那知因果理彻,如影随形,如响斯应,若深信之者,人心则不改而善。纵遇顺逆之境,必无忧喜。当知现生所受,或遇兵刀水火劫贼等事,皆由自造。
60、人的投生,起首由于淫欲,及至出生后,就以财为主。广慧和尚劝人疏于财利,谓:“一切罪业,皆由财宝所生。”所以五欲第一个字就是财。人有了钱财,才有衣食住,才想女色,娶妻妾。人若无财,什么事都办不成,可见财的厉害了。
61、妄想来了,就让它来,我总不理会它,妄想自然会息。
62、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而不同。
63、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身心动静、行住坐卧,要顺时调护。
64、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65、能动静忘怀,利水清月现。
66、修道人切记。不要和任何人有污染的因缘,这样会纠缠不清,令你堕落。
67、修行就是要“养拙”,“拙”就是很笨的意思,修行要越笨越好,笨得什么也不知,一点妄想也无。
68、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69、真正修道人,“举动行为管自己,行住坐卧不离家”。不要做镜子,专照人家,不照自己。
70、有所执着,就是人心。无所执着就是道心。
71、欲要人不死,先做活死人,现在把自己当作死了一样,也就是不贪、不瞋、不痴。
72、切记。不要一天到晚,想神通,想开悟,那是修道的绊脚石。
73、我们在修道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争”,不争是不和任何人争长论短,争是争非。
74、修道人就是不为自己讲道理,不狡辩,不谈是非。
75、修道人住在一起要少讲话……修行人的秘诀,就是要少吃,为什么?因为少吃少生欲念,少欲就能知足,知足就能常乐。
76、修行人,主要能忍骂、忍打、忍冷、忍热、忍风、忍雨、忍饥、忍渴。
77、修道人无论用什么功,念佛,念咒……都不要贪求快,你想很快成功,就是一种贪心,有了贪心,就障碍智慧、灵感与自性光明。
78、舌有说法的功德,也有说是说非的罪过,若是不说法,而说是非,或说邪言邪语,那就是一万二千的罪过。
79、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好,若能会用它,万事都能了。
80、修道人要忍人所不能忍的事,要让人所不能让的物,要吃人所不能吃的饭,要穿人所不能穿的衣,总而言之,需要受人所不能受的。
81、我们无论什么也不能贪,要知足,要能忍,但这个无上妙法,人人都把它忽略了,所以不争、不贪就能福寿无边,你要是争、贪、搅、扰,就罪孽不少,要想出离三界,也是无有是处的。
82、我们人不能挨骂,若有人骂我们,我们能受,这就是有德行。
83、布施于人,就等于布施自己,功德是不落空的。
84、众生为什么没有福报?因为不种福田的缘故,那么到什么地方去种福呢?就在佛、法、僧三宝面前种。
85、你念佛,佛也就念你,就如给阿弥陀佛打一个无线电报,这叫感应道交,这才是老实念佛。
86、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
87、持名念佛就像拿着东西似的,总也不把它放手,故天天都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88、我们这儿一念佛,阿弥陀佛那个地方的电话就响了。
89、古人说:“君子造命”。有道德的人,正人君子,是可以改造命运,超出命数之外。为何不吉祥,就是心里不吉祥,种下恶因,当然有恶报。若能改过从善,便可趋吉避凶。
9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91、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9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93、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94、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95、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6、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97、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98、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99、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100、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