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祝福短语 > 节日祝福

关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风俗和禁忌大盘点_大年初三回娘家的抒情句子

2021-09-24节日祝福

禁忌:

1、大年初七,为七煞日,诸事不宜尤其是出远门。

2、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又有放花炮烟花,启烟火的习俗,是火的生日。

大年初八

这一天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禁忌:

谷日诸星下界,因此要祭星,寺庙往往在这天设坛祭星,接受布施。

大年初九

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台湾新竹不少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禁忌:

天爷生日玉皇大帝诞辰,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

大年初九为天公生,为玉皇上帝圣诞,忌晒衣服,也不能挑肥粪。

大年初十

这一天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禁忌:

石头生日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动用,甚至烧香祭拜石具。

正月十一

这一天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正月十二到十五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正月十六夜则是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个叫做碰灯。讲究的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

扩展阅读

大年初一习俗,大年初一吃什么?

【开门炮仗】

在有些地方,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放三枚叫连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禄寿禧;放五枚叫五福临门;放六枚叫六六大顺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人人见面互道一声新年好,这新的一年也就开始了。

【给压岁钱】

压岁钱,古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而现在,发红包已不局限于父辈对晚辈了。亲友间相互发起微信红包,传递着新春的祝福!

【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1、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2、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喧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3、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4、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 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