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歇后语的故事_有关七夕故事的诗句
3、歇后语“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典故: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4、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典故: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国一交待呢?所以,一路上,他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 这天,缅伯高来到沔阳河边,只见白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巴,吃力地喘息着,缅伯高心中不忍,便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水边让它喝了个痛快。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合颈一扇翅膀,"扑喇喇"一声飞上了天!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拔下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一时间,缅伯高捧着几根雪白的鹅毛,直愣愣地发呆,脑子里来来回回地想着一个问题:"怎么办?进贡吗?拿什么去见唐太宗呢?回去吗?又怎敢去见回纥国王呢!思前想后,缅伯高决定继续东行,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不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河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缅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披星戴月,不辞劳苦,不久就到了长安。唐太宗接见了缅伯高,缅伯高献上鹅毛。唐太宗看了那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
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广为流传开来。
有关莲花歇后语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现在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莲花歇后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向阳的雪莲 不怕动;不怕冻
2、瞎瞎莲菜 坏心眼
3、望乡台上打莲花落 不知死的鬼;不觉死的鬼
4、 望乡台上唱莲花落 不知死的鬼
5、塘里的莲花 根连着根
6、死莲结的藕 世界上少有
7、死莲花会有藕 世上少有
8、说得口吐莲花现 花言巧语
9、水莲寨打窨子哩 井够了
10、释迦佛下莲台 忍无可忍
11、沈梦莲见陆和 一帖药
12、三十黑了吃藕 一年不如一年;一莲不如一莲
13、三寸金莲走路 摇摆勿定
14、莲子芯儿就黄连 苦上加苦
15、莲子芯 苦人;苦仁
16、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离儿腹内酸
17、莲子不叫莲子 藕豆;殴逗;讴逗;殴斗
18、莲叶上装水 装也不多;无福;无壶
19、莲叶上的水珠 不占;不沾
20、莲生水中 不扶自直
21、莲蓬子不叫莲蓬子 怄人;藕仁
22、莲蓬头下洗澡 冲人;充人
23、莲蓬头下长大的 心眼儿多
24、莲蓬结子 心连心;配偶;配藕
25、莲蓬结籽 心连心;心连着心
26、莲蓬梗打人 丝尽断;私情断;丝尽情断;思尽情断;私断;丝断
27、莲蓬秆打人 丝情不断;私情不断
28、莲藕有节又有礼 似通不通
29、莲藕孔里过风 半通不通
30、 莲藕孔过风 半通不通
31、莲藕炒豆芽 勾搭;钩瘩
32、莲藕不切节 两头都不通
33、莲花梗打人 丝尽茎断;思尽情断
34、莲花出水 一尘不染
35、莲花池里下饺子 异想天开;水分太多;水份太多
36、莲花并蒂 偶成双;藕成双
37、莲抱腿子发气疼 不关心上的事
38、口吐莲花 多吃藕了
39、叫化子唱莲花落 穷开心
40、叫花子唱莲花落 穷开心
41、脚底莲花 步步生
42、火烧莲花寺 庙灾;妙哉
43、火烧红莲寺 庙灾;妙哉
44、火里莲花 折了根本
45、活虾煲莲藕 入窟出窟都是死
46、活金莲熬药 暗地里放毒
47、荷花不结籽 没脸;没莲
